曹星如的拳擊比賽,令很多人莫名其妙。許多人都問,明明是捱着打,為什麼贏點數?
學習欣賞每一個運動項目,首先要了解規則,然後要學習欣賞該運動的防守,了解防守跟捱打的分別。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是足球。甲隊瘋狂進攻,乙隊出盡法寶阻止皮球進入網窩,那是防守;不停從網窩中把皮球拾出來,才是捱打。只要不失球,乙隊適當時候一個突擊,攻進一球,那就贏了比賽。但全場形勢,明明就是甲隊攻得亮麗,球迷也許會為甲隊不值,但都明白,把球踢進網窩,才是勝利的唯一方法。
拳擊的道理一樣,只是好多人都不明白。選手身上有些部位,打中了,才有分;也有些部位,打中十次都不會有一分。能夠得分的部位是「頭的正面和側面以及上體的正面和側面」;不能得分的部位是手臂。防守,除了閃避,就是用打中不會有分的部位(即手臂)去掩護打中有分的範圍。如果看不懂,就會以為瘋狂出拳、瘋狂擊中對方手臂的一方佔上風。
可是,很奇怪地,不管專家怎樣說,許多人就是不理會,就是以自己看球賽時的感覺去判輸贏。誰輸誰贏,我們這些「塘邊鶴」何需如此上心?倒是我們面對自己的無知時,是幡然改進,還是自欺欺人,這關乎我們的人生還會否進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