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感動與回憶/徐貽聰

時間:2017-10-12 03:15:53來源:大公網

  二○一七年國慶剛過,中秋節的前兩天,我的弟妹們帶着大家庭部分第二代和第三代成員來京為我慶祝八十壽誕。聚餐大廳裏突然進來一位客人,讓我驚訝和感動,多年的回憶頓然群集腦海,難分次序和年代。

  進來的竟然是巴拿馬華人總會負責人馮雅迪,而且是從巴拿馬城乘飛機,拉着行李,風塵僕僕地逕直趕到現場的!

  他的到來讓我記起,國慶日前,他曾在微信裏問我何時、在何處舉辦八十壽辰的活動,並表示也在考慮參加。作為朋友,我就回覆相告,但建議他務必不要為此而來,因為畢竟太遠,完全沒有這樣做的必要。不過,我也不相信他會真的為我的生日萬里迢迢地專程來一趟北京。

  他卻來了,還是從巴拿馬城出發,經由洛杉磯、香港連續轉乘飛機,馬不停蹄地趕來,並給我帶來一冊他自己裝幀的相冊,收集了一些我在巴拿馬工作期間的照片送給我,將於翌日經由原路返回巴拿馬城。他的誠意和用心,讓我何止是感動。

  我同馮雅迪先生相識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當時,我受派擔任新華社駐巴拿馬分社記者,於一九七九年底與首席記者一同從北京飛往巴拿馬城赴任,接替即將離任的前任。馮雅迪是經常保持與分社聯繫的少數華僑之一,因而很快同他開始交往,並逐漸加深了了解和友誼。在我們從到任後不久開始的一段長達近兩年的時間裏,首席記者被派往臨近分社,總社只保留了我一個人在巴拿馬,我同他的接觸因此就更多、更經常,雙方的關係也就更加密切。我記得,他經常在世界各地跑,有時半夜三更會從機場打電話,告訴我他剛下飛機,要我給他準備點吃的東西,可見他對我的信任和我們之間友情的程度。

  馮雅迪先生原籍浙江溫州,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從香港移居巴拿馬的,在巴拿馬的科隆自由貿易區從事中國產品的批發生意,小有成就。他廣交朋友,同巴拿馬方方面面的人士都有交往,了解並熟悉當地的社情,又很關心並熱心巴拿馬與中國的關係,對於我的工作和我孤身一人在巴拿馬的生活自然幫助很大,可以稱之為不可多得的摯友。

  馮雅迪僑居國外,但始終心懷祖國,並千方百計為國家效力。八十年代初,在他羽翼尚不豐滿,家境也不很殷實之時,就曾利用關係,自己出資出力,在與中國尚無外交關係的巴拿馬舉辦規模不小的中國經濟展覽會,還邀請時任總統、工商部長等政府要人出席,增加巴拿馬人民對中國的了解,拉近兩國的友好關係。其間,我給過他一定的幫助和合作。

  我在巴拿馬工作期間,因為我國沒有其他常駐該國的機構,分社需要協助聯繫、安排、接待眾多的各類往訪的中國黨派、民間、商務、文體等代表團。我一人「勢單力薄」,常常「不可開交」,馮雅迪先生常是我的重要「援軍」,協助我完成多種事項。尤其讓我感動的是,他「義不容辭地」接受了代表團和臨近使領館在自由區採購物品的委託,洽價、包裝、運輸,還多次直接從自由貿易區趕往百多公里外的國際機場,協助辦理移交和出關手續,有時甚至要求航班予以等待等多種無條件幫助,許多代表團都表示過感動和感謝。

  我在一九八三年離開巴拿馬後,同馮先生的直接交往少了,但一直保持有可能的聯絡,也不時了解他的動向和作為。我知道,他的初衷未改,為國服務的熱心未減。九十年代中期,他還爭得「巴拿馬駐華貿易促進代表處副代表」的職位,不拿巴拿馬政府工資地為推動巴中關係盡力,歷時長達四年,致使自己的生意受到很大損失,但他對中國卻毫無怨言。我聽說,四川汶川地震後,他還曾懷揣巴拿馬僑界的捐贈,帶隊親赴現場,施以救助,並要求眼見落實。

  我思考,可能是我們都有一顆熱愛祖國、願意盡力為國家效力的心,又曾經讓對方看到了實際表現和行動,才使得我們的友誼長久,心靈相通,互相尊重,也把對方深深地記在了心中。

  我對有這樣一位華人朋友感到由衷地高興,相信他會繼續盡其所能地為推動巴拿馬和中國關係的深入發展,特別是在他的多年夙願得以實現以後,儘管他已接近「古稀」之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