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經常流傳不同的短片,有些是閒扯瞎說,沒甚了了,不過間中也有些較具啟發性,可堪回味。最近在網站看到一段有關動物爭鬥的短片,令我有所感悟。拍攝者從遠距離攝影一個野生動物園的河邊。影片開始時已見一條鱷魚在岸邊,將一隻牛羚的右後腳咬着不放。即使牛羚不斷掙扎逃跑,但怎也無法脫離「鱷口」。畫面所見,靠岸處還有十多隻牛羚在徘徊。不知牠們是否看到自己的同伴被襲,當然更不知道牠們心裏想着什麼。被咬着的牛羚似乎無計可施,看來快要被鱷魚拉進水裏去。這時候,河邊突然游來了兩頭河馬。說時遲那時快,河馬好像向鱷魚處衝去,鱷魚迅即走開,牛羚也因而逃出險境。
整條影片大約幾分鐘而已,但卻顯示了動物世界的物競天擇。到底河馬是否真的「勇救」了牛羚?實在不得而知。此事令我想起了《孟子.公孫丑上》第六章的名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古人見陌生人的孩子跌入井中,雖然並不相識,但也會挺身相救。孟子為此認定人性本善,人皆有惻隱之心是也。人類與動物當然有別,我們並未能理解動物的語言及個性,因此難定動物是否同樣具有惻隱之心。正所謂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某些動物才會捕食同類。至於人類的世界,是否真的所有人都具有善性?並在合適的時候展示真性情?叫人難堪的是,可能更多人只像被咬牛羚的同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