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隨着老舍遊青島\潘小泉

時間:2017-10-09 03:15:42來源:大公網

  圖:青島風光秀美\作者供圖

  國慶黃金周,少不了出去走走逛逛,比起海外的西洋風光,國內的大好河山可是一點都不遜色的。早前翻讀老舍先生的作品,他在青島寫下的《月牙兒》、《斷魂槍》等名篇都是傳世佳作,而在《五月的青島》一篇中,他使用最華美的、具有色彩的辭彙表現青島,寫了青島的花,寫了青島的海,和隨着花草都復活了的市民們。於是乎,跟着他的筆觸,這個假期,我來到了青島。

  即使秋天的青島與老舍筆下的《五月的青島》多少有些差異,但當我來到青島的時候,它今時今日的現代化程度,依然震撼了我,聯想過去,我彷彿站在歷史磁場裏,腦海在歷史的時空中穿梭。

  在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上,曾經的殖民者為青島人留下了深深的傷痕,也留下了一個城市的最初的面貌,那鱗鱗的紅瓦、寬大拱圓的窗子、尖聳的頂端,無不讓人領受濃濃的異國風情。猶如海浪一般的公路,載着這個城市奮勇向前。青島人總在尊重原有的基礎上把它們加以改造、點綴,就出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特色。青島很年輕,充滿了活力和向上的精神,就在這奮發的百餘年裏,青島人努力打撈起曾經忽略的文化,編輯成一部熠熠發光的青島史話。更為人所知和稱道的是,他在用現代的方式塑造着新時代的意蘊,比如青島國際啤酒節、旅遊節等等,鑄就了獨一無二的青島特色。

  城市的文明程度與人文關懷是有密切關係的,這尤其體現在細節上。說到此,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作者來到某市時已是深夜,想在這裏住一晚就走,灰暗寒酸的火車站,尤其是唯一的廁所旁赫然標明收費的字樣和外面尷尬的等候的人群,讓作者改變了決定,毅然決然的離去了,他說一個心胸狹窄的城市怎麼能容納下人?在青島,無論走到哪裏總會看到各種人性化的標識。那沿海步行道,那步行道上的設施,總能抓住遊者的心情,讓人看到了青島廣闊心胸下的細膩與關懷。跟前者比較起來,是多麼的慷慨與開闊。

  青島並不把美圈起來,只有少數人才能看到,而是把那些最自然最純樸的美豁然地還給人們,讓人們感受到,美就是家園的性格,美已經融進了生活中、心靈處,自己是美的主人,是欣賞者,也是創造者、維護者,有了這樣的心態,誰會忍心給家園增加一點不和諧的東西?所以,那空氣永遠清新,山坡上永遠凝翠。

  總感覺青島很寧靜,這大概是宜居城市的一個特點。站在山上看眼下的城區,在霧氣繚繞中,林立的建築群就像海市蜃樓一樣安靜地聳立。海風靜靜地颳,揚起的海浪威而不猛。人們緩緩地沿海岸漫步,清爽的風吹起他們的頭髮,他們的臉上是那麼平和,像腳下的這塊土地,年輕的面容上卻散發着成熟穩重的氣息。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幾千年的風吹雨打中默默無聞,直到工業時代的到來,她的價值就像亮錚錚的利器刺穿了包裹她的口袋,突然顯現了出來,於是她像繡球一樣被人搶來搶去。這片土地、這裏的人們都經歷了血與火的沉重考驗,但換回的是一個國家的覺醒,是歷史的天空撕裂般的一閃。於是新與舊被分開了,民族的希望在腥風血雨中日日高漲,新時期到來了,青島也迎來了自己高度繁盛的時代。而今天的寧靜,是一種歷經磨難後的從容,是站在時代前沿目視滾滾波濤的安然,那寧靜的背後蘊藏着另一層涵義—自信與理性。自信給了青島人自豪感和乘風破浪的勇氣,理性使這個足以讓眾多城市驚嘆的島城謙遜而不斷進取。二者的結合就是另一高峰時刻的創造體。

  青島的天空漸漸明朗起來,連日來一直陰雨連綿,今天終於見到了太陽。無數的遊客來到海邊洗海澡,溫和的海浪和人們一起相擁着、交談着。天空湛藍湛藍,浮山上卻仍然浮着飄渺的山霧,想必那虛幻的山頭還會有更多讓人驚奇讓人慨嘆東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