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紅樓夢》的,對於黛玉之死無不深表同情。寶釵對寶玉的感情,姐弟情比重極大,沒到非你不嫁,嫁不成你便去死的境地,但陰錯陽差下,她倒成了寶玉的媳婦兒,這種宿命太讓人唏噓。
賈母鍾愛寶玉不容置疑,寶玉娶誰,由她說了算。賈母喜歡的姑娘中,黛玉、寶釵、寶琴、湘雲各有優點,四人中,又以黛釵資質最好。人人都在揣度賈母心思,看到她對黛的憐惜,一度以為她屬意黛,但當她說出女孩兒首要溫厚平和,其次才是相貌端正的話語時,人們開始懷疑賈母的真實意圖;當賈母挑明了說,比靈性,黛釵不相伯仲,但論處事大度、身體狀況,釵更好些時,大家明白黛被淘汰了。
木石良緣未能成功,金玉良緣也以悲劇告終,在整個過程中,人們看到了舊式家長權威過大,兒女愛不愛不是不照顧,但不能佔了主導地位,家族利益的取捨才是關鍵所在。
近幾十年來,中國式舊家長較少再像賈母那樣,以個人意志亂點鴛鴦譜。不過,在兒女婚姻方面,仍有些問題存在,比如,過度干預:合自己眼緣的盡力為兒女搓合,自己看不上的,挑剔,挑撥,廢話多籮籮,弄得兒女左右為難進退失據。再比如,完全不干預:兒女愛找誰找誰,姻緣好是你命裏有;不好,你自己去受,不要怨到父母頭上來。
我一直記得父親幾十年前對我說過的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自己考慮清楚就行。」現在想來,他此話毫無一絲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