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大澳蝦醬上「中國舌尖」\呂大明

時間:2017-10-04 03:15:51來源:大公網

  在一家小飯店吃飯,鄰座一位看似印度籍男食客,向侍應點一味鹹蝦炒芥蘭,侍應笑着說「我哋香港人食鹹蝦啫,你印度人都食咩?」

  印象中,印度人嗜吃咖喱,所謂「無辣不歡」,甚少聽說有印度人吃蝦醬,懂得吃蝦醬的印度人,有兩種可能,在馬來西亞居住很久,或是在香港出生;馬來西亞食譜中的馬拉盞,其實就是蝦醬,食法與香港相近,用蝦醬炒菜或炒肉。

  也有外國人食鹹蝦的,澳門的土生葡人做的「土生菜」,獨特的葡人風味,也用鹹蝦做菜,他們用的是馬來西亞鹹蝦。

  品質最好的鹹蝦是香港與澳門,兩地都以鹹蝦盛名,原因是兩地都出產銀蝦,也都用銀蝦製造,造出的蝦醬幼滑而味鮮甜,馳名東南亞。

  《舌尖上的中國》是紅爆內地的美食紀錄片,片中介紹本港大澳特產蝦醬,訪問四代人的百年老店鄭祥興。這家老店開創於一八八○年,現在已經是第四代經營,老店打出名堂,主要是用大澳特產「銀蝦」作食材,銀蝦生長於大澳海,其他地方不生長,體積小,銀白色,肉質味美,製成的蝦醬帶有香氣。上百年來,老店用銀蝦作料,打出名堂,有女遊客看到《舌尖上的中國》的報道,與丈夫到大澳找這間百年老舖,連忙選購了幾瓶蝦醬,說是送禮與自用。

  走進大澳,店舖處處掛鹹魚賣,看到一篩篩蝦醬擺放在曬場,在強烈陽光下發亮,場上擺放數十個用作發酵的大桶。大澳蝦醬特色與澳門相似,採用銀蝦,當地人說,銀蝦在海面生活,漁民在海面捕撈,因此不帶泥味,撈上來立即加鹽,得以保持新鮮。上世紀八十年代大澳有十多戶人製蝦醬,一片興旺,當年一大批港人移民歐美,人在異國,不忘以蝦醬做菜,蝦醬需求大,大量向大澳廠家訂貨,這時期,大澳蝦醬發展至高峰。由於禁用拖網在本地海域捕漁,銀蝦供應出現短暫斷缺,老店堅持採用銀蝦,保持品質不變。

  澳門也產蝦醬,一家老字號位於氹仔,創於一九○○年,我每次到澳門,只要有時間都會買蝦膏作手信,因為品質有保證,購買方便,香港一般要到雜貨店買,未必買到所要的字號。

  澳門鹹蝦成為遊客手信,皆因有口碑,澳門傳統製作方法,首先捕撈銀蝦,每年七、八月間,路環九澳海面銀蝦當造,漂浮滿海,一片銀白色,銀蝦色澤似銀,但肉質呈紅,是做蝦醬的最好料,當中也不摻入雜魚,而內地無銀蝦,用一般蝦仔。近三十年,海水受污染,產量大減,但路環一家老字號守業,蝦醬仍受遊客歡迎。

  飯店酒樓的蝦醬小炒,頗有風味,如蝦醬炒通菜、炒鮮魷,香爆肉片,蝦醬蒸腩仔,以及酒樓的蝦醬鮮魷,均為受市民歡迎的小菜及美點,這位印度人懂得吃蝦醬炒芥蘭,說明港澳出產的蝦醬在亞洲華人地區流行,成為受當地外國人歡迎的食料,全賴老店在困難環境堅守本業,食客才有口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