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愛迪生(Thomas Edison)\網絡圖片
《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創造與發明、權力與金錢、科技與商業、天才與野心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在光明與黑暗之間,尋覓初心與夢想的故事。\石磊
一八八八年,愛迪生已經憑藉他發明的白熾燈泡名動天下。通過直流電,愛迪生在將城市夜空照亮的同時,也收穫了大量的財富,建立起龐大的商業帝國。他的對手只剩下威斯汀豪斯,一位不斷改進燈泡製作工藝,且不承認愛迪生對燈泡專利權的人。一紙訴狀,愛迪生將威斯汀豪斯告上法庭,索賠額高達十億美元。當這兩個巨人在法庭上糾纏的時候,才華橫溢的發明家特斯拉橫空出世,他設計的交流電系統徹底動搖了愛迪生的直流電基礎,再加上傳奇金融家JP摩根、電話的發明者貝爾,這些歷史上閃閃發光的人物也紛紛投入「戰場」,使原本就混亂的「電流之戰」更加撲朔迷離……
我們對於這些巨人的了解,往往都停留在教科書的隻言片語上:愛迪生是發明奇才而特斯拉是交流電之父。但在這本書中,你看到的是為捍衛名利不擇手段的愛迪生,是對金錢與法律,對人際交往一竅不通的特斯拉……因立體而生動,因生動而貼近。
威斯汀豪斯默默地注視着特斯拉。他們兩個都是在實驗室裏才最自在的那種人,然而他們的態度卻完全不同。特斯拉工作的時候最快樂,威斯汀豪斯在工作完成時最快樂,而愛迪生只有在獲勝的時候才最快樂。
——《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
作者在查閱關於「電流之戰」的大量史料時,除了關注各方「巨人」之外,還發現在風暴的中心有一位名叫保羅.克拉瓦斯的年輕律師,他當時年僅二十六歲,剛剛畢業不久,卻身負重任,受僱代表威斯汀豪斯全權處理愛迪生的起訴,也正是這個年輕人,此後成為了全美最富盛名律師事務所的建立者。作者敏銳地抓住了這個人物,將其變成了讀者了解「電流之戰」最好的「領路人」。
在巨人與巨人之間
相對於愛迪生、特斯拉、威斯汀豪斯,讀者比較容易代入保羅這個地位相近的人物,以他的視角去仰望這些巨人。在這些巨人角逐的縫隙中經歷震撼、惶恐、自卑、無助與彷徨,而當保羅最終找到自己的定位,義無反顧地投入風暴之中時,讀者也能感同身受,為能參與這場氣勢磅礴的「電流之戰」而興奮不已。
克拉瓦斯先生,或許你還沒意識到,這是一場戰爭。過不了幾年,就會有人建立起一個把整個國家都點亮的電力系統。這個人可能是我,也可能是威斯汀豪斯先生。
——《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愛迪生對保羅說的話
在真實與虛構之間
《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是一本歷史虛構類作品。可證的事實、有依據的推測、戲劇化的渲染和純粹的猜想,在書中彼此交纏。作者在諸多歷史上確有其事的「大事」之中,創造出一些非常有可能發生,但又沒有被確切記載的「小事」。這些「小事」如同黏合劑,將原本若干件看上去毫無關聯的「大事」聯繫在一起;這些「小事」又如同潤滑劑,使兩件「大事」之間原本讓人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地方,有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所謂強大,就是對一件事情的渴求太過強烈,以至於絕對沒有任何事情能夠阻止你去得到它。擁有這樣的一種渴求,勝利就不再是願望而已。它是一個時間問題。而托馬斯.愛迪生比他見過的任何一個人都更加渴求勝利。
——《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
這種歷史虛構,歸根結底,是一種對於讀者既有知識體系的再利用,在影視作品或者遊戲作品中運用得相當廣泛。眾多影視作品、遊戲產品均以三國為主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三國本身的人物、情節都已經深入人心,製作方不必花力氣去塑造人物形象:一個紅臉長髯的角色一出現,觀眾或玩家就自然會明白那是勇冠三軍、義薄雲天的關雲長;而一個豹頭燕頷、手握蛇矛的角色,那肯定就是張飛張翼德。如果能在這些既有印象的基礎上,通過即使是虛構但合情合理的細節,使人物性格更加立體、更加完善,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為虛構提供「大環境」的基礎,而虛構則會讓歷史在「小細節」上更加真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為了釐清真實與虛構,避免讀者將書中的虛構情節當成真實事件,特地在後記中,將書中哪些事件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一一列出。這種細緻而周詳的心思值得讚賞。
在歷史虛構中,因為正史往往只記錄大事,不會太過具體,所以當事人之間的對話往往是最缺乏記錄,最需要虛構的,而又最難以虛構得好的。這個問題似乎也難不倒本書作者格林.摩亞(Graham Moor,內地譯格雷厄姆.穆爾),他是廣受好評的荷里活電影《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2014)的編劇,第八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美國編劇工會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得主。《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中不少金句,都顯示出他高超的對話寫作技巧。
「如果你覺得你能阻止我。」愛迪生柔聲說:「那就放手一試吧。只是你不得不在黑暗中去做了。」這是來自愛迪生的警告。一個「柔聲」非但沒有減弱其中的「霸者之氣」更顯得愛迪生如天覆地無處可逃的自信,而最後「只是你不得不在黑暗中去做了」更是在柔軟與玩笑之間,將愛迪生「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態度表露無遺。
「窮人都認為自己應該有錢,富人每天的生活都很不輕鬆地知道他們不該有錢。」這是作者為JP摩根寫下的一句台詞,讀到此處,一直認為自己應該有錢的筆者似乎明白了點什麼,並迫切希望能有機會能體驗一下「覺得自己不該有錢」的感覺……
在光明與黑暗之間
《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是一本無法劇透的書,就如同《建國大業》、《建軍大業》無法劇透一樣,歷史已經給出了不容更改的結果。但在書的尾聲,作者虛構了一個多年之後,愛迪生、特斯拉、威斯汀豪斯、貝爾以及主角保羅再度重聚的情節,「電流之戰」的硝煙已然散去,當年因金錢、權力、名望而不共戴天的仇敵,此時都放下了心中芥蒂,回歸之所以他們能成為「巨人」的本真。
坐在黑暗中,創造出新事物。我們都是這麼開始的。然後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都忘了,我們把日子花在爭論着我們中間是誰首先發明了什麼電流通過了哪種導線。誰在乎這些呢?
這是作者的美好願景,也是作者對於每一位讀者的寄語——在這個光明與黑暗交織的世界之中,願每一份執念在終結之時都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