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加拿大自然及人文環境良好,是世界上最宜居國家之一
資料圖片
文友方元先生的新書散文集《蘇格蘭之春》出版,特地到郵局寄贈一本給我。職員告訴他,香港至加拿大航空郵件,十個工作天可收到。欣喜之餘,我暗自思忖,兩個星期到達?太樂觀了吧!
果然,三、四個星期過去,書仍未到手。方先生有點急,是不是寄丟了?要不,下月有友人到美加探親旅遊,會駐足多倫多,另託他帶一本來。我說,加國郵政雖然像老人走路,慢悠悠的,但一般很少丟失,耐心等待,不要麻煩人家。
新書終於來到我的郵箱。掐指一算,整整「走」了五十天。方先生嘆息道,加國郵政也許是世界上最慢的。我沒有置喙,只告訴他,幾年前內地故鄉的同學寄一包茶葉給我,也是航空郵寄,差不多一百天才收到。這次寄書,時間還算比較「正常」。
有位香港親戚來加拿大探親,臨別時除了大讚加拿大風光迷人,還留下一句感言:加拿大人慢半拍!不知是彈是讚?只記得那天帶她去多倫多最大零售百貨公司買衣服,付款時,只有一位上年紀西人婦女在櫃枱前結帳,我們在她後面幾呎遠站定等候。收銀員也是女性,四、五十歲左右,邊把一件上衣小心摺疊,準備放進袋裏,邊和老人你一句我一句閒聊。老人在手袋裏摸索錢包,嘴巴也沒閒着。從衣服款式,作為生日禮物不知孫女中不中意,到眼下年輕人時尚……似乎沒完沒了。
親戚有點急,因為丈夫和小兒子正在另一樓面的玩具部等她。她不耐煩道,這樣的員工,一天能做多少工作?我要是老闆,一定炒掉她。我說,這才是好員工,能和人溝通,讓顧客賓至如歸。輪到你,也可以和她聊幾句。她疑惑地看着我,又望着排在我們後面的幾個人,都拎着「獵物」,若無其事站着等候,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她無奈地笑了一下,要是在香港……
香港人生活的緊張節奏是出了名的,追求快捷、高效,連走路步伐也急急匆匆。來這裏一對比,當然不習慣。而這樣的慢拍子,也許正是加拿大一個特色,它已像空氣般浸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過馬路,悠悠然;看醫生,靜靜坐着候診,哪管一個鐘兩個鐘;與人說話輕聲細語。有糾紛,到法庭去,排期緩慢等候;地鐵故障,在月台站着,接駁巴士來了,有序排隊上,不鼓噪,也不爭先恐後,最多事後向有關部門投訴。總之,一切都按規矩、照條文,慢是慢了,卻體現出一種安穩、寧靜。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宜居國家之一,除了自然環境優美、經濟平穩發展、公共交通便捷等可見的「硬件」外,相信也與良好的人文傳統這個「軟件」有關。國民普遍彬彬有禮的素質正是在這種慢節奏的生活中體現出來。
慢生活的形成,首先需要有好的物質基礎,國民不必為餬口焦慮抓心。一個人倘為填飽肚子四處奔波,面面碰壁,還能心平氣和嗎?加拿大地大物博人少,國土面積比中國還大,但人口約有三千五百萬,遠比中國的十三億少。單北京、上海和重慶等大城市,每一個人口都超過二千萬。相比之下,政府要解決民眾的吃飯問題容易得多。加國本土也未受兩次世界大戰蹂躪,可以在沒有戰火摧殘的環境下發展經濟,令人民安居樂業。其次是這裏一貫民風淳樸,崇尚自然,漸漸地,加深了對悠閒舒適生活的追求膜拜,形成傳統。
當然,某些方面的慢也給人帶來諸多不便。譬如令一些商戶叫苦連天的修馬路工程,起初通告封路三個月或半年,結果,往往超時一倍都未完成,顧客不來,生意如何做?雖有一些補償,但虧損仍多。類似情況習以為常,大家一聲嘆息,很少因此而慨慷激昂。無奈中諒解,矛盾中包容,社會因此和諧得多。
在加拿大,什麼事都講經驗,尤其是搵工,面試時僱主一定會問你,有沒有加拿大工作經驗?移居加國,如果你習慣了這裏的慢節奏,欣賞並享受着,那你就算有了加拿大的「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