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比亞最近推行新的扶貧舉措:給赤貧家庭定期發放少量現金,不求回報,不設監管。曾有人質疑:這不是填補無底洞嗎?如果窮人把這些錢都拿去買酒喝怎麼辦?但實施後成果斐然,讓反對者大跌眼鏡。如,一對年輕夫婦過去雙雙工作,依舊沒錢養活四個兒女。政府給他們隔月發放相當於十八美元的現金後,兩年內他們不但能養家餬口,而且做了好幾宗小生意,財產早已翻倍。
贊比亞自從五年前實施這個項目以來,有大量數據證明現金濟貧確有實效,且遠勝發放物資、嚴格監管的老辦法。受到現金接濟者不但沒亂花錢,而且通過自身努力擺脫了困境。殘疾者能僱人照料,讓家人有時間耕種土地。如上文中提到的年輕力壯者,更是走上經商之路,積聚財富。經濟學和社會學家認為,現金扶貧可能是消滅貧困的終極秘方。
不過,贊比亞政府決定,日後的扶貧計劃將有所調整,重點接濟無法勞作的老、弱、病、殘者,限制甚至停止對年輕母親的現金發放。這是因為社會普遍同情無法勞作者,認為只有他們有權接受資助,而懷疑年輕母親好吃懶做,通過生孩子騙錢。
看來,國家的扶貧政策不是冷冰冰的經濟數據就能說了算的,還得考慮大眾觀感。
至於「人情」催生的法令法規是否有效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