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農場披薩夜/純 上

時間:2017-09-30 03:15:50來源:大公網

  日本早稻田大學有位韓國教授到我校短期訪問兩周。她臨行前,我們邀她參加小鎮唯一一家有機農場今夏最新推出的「披薩夜」活動。

  九月初的傍晚,天空湛藍,陽光燦爛,彷彿還是仲夏。五點多,農場已有不少客人拖家帶口來光顧。圈中兩頭山羊團團打轉,一公一母,一小一大,幾個好奇的孩子跟着走來走去。隔壁關着頭毛色黑黃的小牛,從柵欄縫中探出頭來,喝小桶裏的水,一個金髮碧眼的小男孩陪在一邊絮絮叨叨。不遠處是碼得整整齊齊的乾草卷,孩子們爬上爬下。再遠一點就是供應披薩餅的爐灶和櫃枱。農場今年買了個大烤爐,從六月開始,每隔兩三周舉辦披薩晚餐。當季蔬菜、水果摻入披薩的面坯,放到爐溫高達三百七十五華氏度的烤爐中,兩三分鐘就得。聽說之前的草莓披薩曾大受追捧。

  跟在一群同事、學生、小鎮居民背後排隊。到櫃枱先付款,成年人每人十二美元,孩子半價,隨你吃到飽。農場人員在已付款者手背上打個黑色的胡蘿蔔印記──農場昵稱為「胡蘿蔔團隊」,想必這種作物出產特別多。長桌上一字排開成分、佐料各異的披薩,葷的有豬肉、牛肉,素的加迷迭香、番茄、甜菜、彩椒。儘管都叫披薩,這裏賣的和美國快餐店的大不一樣,乳酪少,麵皮沒那麼厚,配料不那麼雜。最重要的是食材新鮮,哪怕成分樸素,口感也好。

  大家隨意取用不同品種的披薩和捲心菜蘋果沙拉,然後在院子裏長桌旁坐下,邊吃邊聊。這一晚大學師生和家屬來了不少,包括校長一家。退休的生物系教授夫妻是我的老相識。三年前中風的英文教授和她的先生法文教授也來出席,她已能拄杖行走,但說話還不太靈便。日本同事的龍鳳胎在這裏交了新朋友,興致勃勃地和小夥伴玩呼拉圈去了。問韓國客人是否喜歡披薩,她很有技巧地回答:「氣氛比滋味更重要」。

  這家「祖傳農場」始建於一八五七年,面積八十英畝,是通過認證的有機農場,也是本地「社區支持的農業」(CSA)的重要組成部分。CSA模式最初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德國、瑞士和日本興起,即社區人「入股」參與農業,和當地農民合作,共同分擔食品生產的收穫和風險。股東每季付給農民一定數目的金額,作為回報,農民每周送一箱新鮮蔬菜、水果,甚至乳製品和肉類。這種運作方式強調食物的品質,多用有機或「生物動力學」(biodynamic)─即平衡協調多種生物關係─的耕作方法。因為消費者關注食品的來源和生產過程,他們和生產者之間的聯繫更密切。消費者預付一季的資金,生產者沒有後顧之憂,就能專注於提高品質,也減少了食物浪費和經濟損失。

  六點多鐘,農場主開上拖拉機,拖了鋪着乾草垛子的平板車帶客人參觀菜地。我是五穀不分的城裏人,自己不種花種菜,只覺滿眼綠油油地,看不出名堂。他卻如數家珍,每到一處,稍作停留,指點說,這是胡蘿蔔,那是羽衣甘藍,這裏種了蘆筍,那裏栽了球芽甘藍。大蘿蔔(parsnip)是「危險」作物,莖葉會分泌傷害皮膚的液體。蘆筍多年生,但要給它們時間休養生息,割了兩三年後要停一停。我聽得津津有味。

  農場目前共二十五種作物,每年都引進新品種。去年開始在地理偏北、氣候偏寒的本地種紅薯,經濟效益良好,今年可能減產。不過,他們又栽上了亞洲梨。因為是有機耕作,不用化學殺蟲劑、除草劑,除草全靠手工。菜畦之間雜草叢生,青蟲體格也驚人,足有四寸長。不過,他們特地種植野草、灌木,為鳥類和吃害蟲的昆蟲提供棲息地。儘管辛苦,農場主很為精耕細作的有機農業方式自豪。他稱,溫室裏培養出的人工作物,營養價值畢竟不能和包含「土膏露氣」的有機作物相比。

  參觀完畢,回到用餐地,來客愈發多了。笑語盈耳,農場的大黑狗在客人腳下轉來轉去,指望能吃到剩菜。周末之夜,天氣晴好,空氣新鮮,在有機農場和同事、朋友一起親近大自然,圍桌共餐,同時支持本地農業,享受集體氛圍,不失為休閒的上佳選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