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徐剛:《沂蒙情》來自真人真事

時間:2017-09-30 03:15:44來源:大公網

圖:《沂蒙情》編導徐剛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 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中央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助理、《沂蒙情》編導徐剛在演出前於後台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介紹了《芭蕾精品薈萃》節目看點,講述他與中芭的香江情緣。

中芭的藝術方針是「三足鼎立」,舞劇類型有西方古典,有中國民族,亦有現當代,徐剛解析道:「其實建團初期是學外國的,到一九六四年才有紅色娘子軍這樣的紅色芭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觀眾需要很多現代的東西,就加入現當代舞,年輕人比較喜歡。」原來,是次演出選取的三個節目頗有考量,特別選擇三種不同風格的作品。而為慶祝中秋國慶,更加入第四齣「彩蛋」節目《今夜無眠》,該曲目為華爾茲圓舞曲,由徐剛本人編舞,舞美色彩明快,曾於六月底的慶香港回歸晚會上演。

家喻戶曉深受喜愛

今年四月剛剛首演的舞劇《沂蒙情》,為建軍九十周年獻禮之作,重新改編自中芭著名的芭蕾舞劇《沂蒙頌》。該劇出自沂蒙「紅嫂」明德英用乳汁救傷患的真實故事,從劇中所出的民歌《我為親人熬雞湯》家喻戶曉,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徐剛簡化了人物情節,用更多的舞蹈語言講述故事,希望從舞蹈語彙上有些突破。「第一樂章是我加出來的,戰士頑強作戰,英勇負傷。第二段乳汁救傷員,我想以前雙人舞都是男演員托舉,這裏你可以看到女演員背負男演員的動作。另外,選了跳中國舞的男主(武思明)和跳芭蕾舞的女主(魯娜),想讓兩種舞蹈發揮化學作用,用中國舞的技術技巧,豐富芭蕾舞的表現力。三章芭蕾展現打仗、救人、送家人參軍的故事線,突出『軍民魚水情』的主題,就是想把原來這首歌唱出來,讓大家記起這個故事。我們現在這種特別好的生活,是他們用血,用乳汁換來的,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是大愛,大家都能理解,希望所有人都能知道。」

徐剛介紹,另外兩個節目亦出自芭蕾舞經典,《仙女》是芭蕾舞中的活化石,是最早出現在舞台上的芭蕾舞作品,亦是最典型的浪漫主義芭蕾,比《吉賽爾》、《天鵝湖》還要早。而現代舞《生命之歌》出自澳門著名舞蹈編導應萼定,加入莊子哲學思想,包含對人生的體會,以及對柴可夫斯基音樂的理解,這次舞步上做了一些修改,可以說是一個新的作品。

中芭港芭合作愉快

在演出現場,中芭與香港文化中心工作人員默契配合。徐剛透露,由中央芭蕾舞團主辦、即將於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亦將邀請香港芭蕾舞團參演《中國芭蕾力量》晚會,「我們團與港芭一直有很好關係,和香港的團合作非常愉快,希望我們芭蕾舞界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在同一個舞台上展示不同的風格與優秀作品。」

「我和香港也有很深的緣分。」徐剛笑言。一九八七年,尚是學生的他就曾來香港演藝學院登台演出,一九九六年更是作為客座演員,赴香港芭蕾舞團主演舞劇《天鵝舞》。九七香港回歸,中央芭蕾舞團在港上演舞劇《唐吉珂德》,他出演巴西里奧一角,而最後一次登台的表演《仙女》亦是在香港。談及對這次演出的預期,徐剛說最期待聽到香港觀眾的反饋和建議:「香港的現代舞水平很高,觀眾懂欣賞,像現代舞《生命之歌》,還有《沂蒙情》的故事對香港觀眾來說新鮮,可能大家會感興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