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無癖不歡/李丹崖

時間:2017-09-29 03:15:56來源:大公網

  圖:蘇軾偏愛茶中加蜜糖 資料圖片

  名人之所以為名人,大概多少都有一些異於常人之處。這些「與眾不同」,在我們看來,應該稱之為「特立獨行」,說難聽點,也就是「怪癖」。

  首先來個甜蜜點的。蘇軾愛茶,其實更愛蜂蜜。他在黃州時,專門養了蜜蜂,供應自己吃蜂蜜。他不光在茶中添加蜂蜜,哪怕是吃菜,也喜歡筷子夾起菜來,在蜂蜜裏涮上一涮,再進食。有詩為證:「東坡先生取人廉,幾人相歡幾人嫌;恰此飲茶甘苦雜,不如食蜜中邊甜。(蘇軾所著《安州老人食蜜歌》)」真有一些「我們的痛苦,我們加糖」的意思。

  再來個辣的。青年才俊王勃,在寫文章之前,喜歡暢飲,酒醉後,研磨,墨磨好了,蓋着被子就睡,一覺醒來,奮筆疾書,一揮而就。他的很多文章都是這麼寫出來的,《新唐書.王勃傳》中這樣描述他,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卧。及,緩筆而成,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滿腹酒氣化為經綸,大筆如椽,寫就千古名傳的辭章。

  也有戀香成癖的。元末明初畫家,被譽為「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瓚一生有潔癖,喜歡有香味的東西,他每次喝茶,就要央僕人從山裏挑來泉水,但是,他從不喝後面那個木桶的泉水,只用來洗漱,原因十分可笑,他認為後面那只木桶裏的水很可能被僕人放了屁,破壞了泉水的香氣。他還自創了許多種香茶的做法,比如「蓮花茶」和「清泉白石茶」,如果你對他的香茶不買帳,他會斷然與你絕交,宋朝宗室後裔趙行恕就是個例子,趙行恕聽說倪瓚善製香茶,慕名來品,殊不知,品茶之後,只是不動聲色,沒有大為驚嘆的表情,倪瓚很失望,自此與趙行恕老死不相往來。

  更有貪酸成癖的。現代作家、鄉土小說家、翻譯家魯彥愛好酸食。他曾在自己的作品中這樣寫到:「我非常愛吃酸的東西,我覺得梅熟了反而沒有味,梅的美味即在未成熟的時候。故鄉的楊梅甜中帶酸,在果類中算最美味的,我每每吃得牙齒不能吃飯。大概就是因為吃酸的果品吃慣了,近幾年來在吃飯的時候,總是想把任何菜浸在醋中吃。有一年在南京,幾乎每餐要一二碗醋。不僅浸菜吃,竟喝着下飯了。」真可謂越酸越有味,無酸不歡。

  也有戀臭癖。比如「清末怪傑」辜鴻銘,平生無他好,唯喜歡太太的裹腳布,他若是寫文章,聞不到太太的裹腳布,文思阻塞,聞到了太太的裹腳布後,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除了這些,還有專門愛吃某一種食物的。比如,斯蒂芬.金在寫文章之前,一定要提前吃上一塊芝士蛋糕,彷彿只有芝士蛋糕才能開啟自己的靈感。還有魯迅,因為自己的癖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魯迅先生在寫稿的時候愛吃糖,他經常一邊行文一邊從煙盒裏抽出幾枚糖來嘎嘣嘎嘣地吃,因為愛甜食,他常常牙疼到不支,一九三○年,魯迅僅有的五顆牙齒全部掉光,只能安上滿嘴的假牙……

  人,尤其是名人,若是沒有些癖好,反倒顯得不那麼立體豐滿了。難怪明末散文家張岱這樣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痴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那麼一些癖好,讓我們看到你並不是那麼完美的人,也恰恰成全了你並非「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可愛形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