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卷軸到蝴蝶裝\陳煒舜

時間:2017-09-20 03:16:04來源:大公網

  中國卷軸圖書的改良,第一步就是模仿印度的「貝葉經」,不再將一張張的紙黏成長幅,只要保持原來的單張積起來收存,這就是所謂的「葉子」,中國的圖書為什麼稱一張為一葉(頁),即源於此。葉子比起卷軸來,無疑地是進了一步,查檢起來要方便得多。

  但是葉子不像卷子那樣黏連在一起,當然比較容易散失錯亂。所以葉子在唐代並不太流行,只有常被檢閱的書,才用葉子來寫。由於葉子容易散失錯亂,於是唐五代時期,中國的圖書在形制上便演變為經摺裝。其裝置的方法是將紙黏成長幅,每隔五行或六行為一摺,再在前後加上兩張硬紙板,作為封面封底,又稱為摺疊本或梵夾本。經摺裝的缺點是容易折斷散開,於是就想辦法,用一張大紙對摺起來,一半黏在書的最前頁,另一半從書的右邊包裹背面,黏在書的末頁。如果從第一頁翻起,重翻到最後,仍可接連翻到第一頁,這樣迴環翻閱,不會間斷,因此又稱為旋風葉。後來,又從經摺裝發展演進成蝴蝶裝。

  蝴蝶裝已經是冊葉形式,裝訂方法是將一版一版書頁,以魚尾或中縫作為摺疊的準心,將有文字的一面向裏對摺,形成版心在內,四周朝外的形式。然後把若干如此摺好的書頁,均從反面版心處相互黏連,再用一張厚紙對摺之後黏於書脊作為書衣或叫做書皮。從表面看來,蝴蝶裝很像現在的精裝書,但翻開後書葉朝兩面分開,狀似蝴蝶展翅飛翔,所以稱為蝴蝶裝。蝴蝶裝每頁版框的左欄外上方有時刻出一個小方格,裏面題寫篇名,稱為書耳或耳格,以便讀者查檢。這時雕版印刷術早已發明,並且相當普遍,印量也相當大。於是書籍就進入了一個完全嶄新的時代——印本書時代。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