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印尼傳統織品在港展出

時間:2017-09-19 03:16:01來源:大公網

  圖:收藏家胡彼得(Peter ten Hoopen)及其所藏伊卡 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印尼傳統手工藝品「伊卡」(Ikat),亦指一種絞染技法,在中國、日本則被稱為「絣織」,獨特風格引來不少藏家收藏。香港大學(港大)美術博物館現正舉辦「生如錦繡:印尼群島的伊卡絣織」展覽,展出收藏家胡彼得(Peter ten Hoopen)所藏伊卡織品,來自印尼五十多個織造地區,呈現豐富多樣的伊卡風格,反映印尼群島的風土人情。

「伊卡」彰顯社會身份

  是次展出的伊卡多數織造於十九世紀,特別的是,除了供收藏的聘禮用圍裙,亦有精緻的日常用圍裙。胡彼得介紹,伊卡不僅反映印尼諸島的信仰體系、傳統婚喪嫁娶儀式以及生命禮儀,更彰顯使用者的社會身份。

  展品中包括一件「拉沃克托加拉」圍裙(「加拉」即馬兒),收藏自弗洛勒斯島。樸實自然的人物線條畫是該島織物的標誌,並以白色的角騎士和模仿類似「派多拉」(patola)花紋的原始圖案為裝飾,這類圍裙通常專為社會地位高的女性而造。

  儘管當地氣候潮熱多昆蟲,對伊卡的保存帶來難度,這一批展品仍然色彩飽滿,經緯分明,花紋細膩清晰可辨。一件來自婆羅洲的毯子,上面描繪有神明「安圖」(antu),頭顱狀似骷髏,身體布滿鱗片,底部有鱷魚和人類的頭顱圖案,猜測與當地屬靈信仰有關。另一件來自蘇門答臘的慶典用圍裙,則墜滿上千顆雲母珠片,配合圖案營造出網狀的蛇皮圖像。

  此外,還有一件一九三○至四五年間製作的男用披肩,主體以「吉藍普朗」(jilamprang)花紋為裝飾,來自弗洛勒斯島。

女子學習伊卡織造

  收藏伊卡逾四十年,胡彼得對印尼群島的風土人情十分了解,他笑言:「在當地,對家中的女兒來說,學會伊卡織造技巧十分重要。如果想嫁個好丈夫,嫁入條件不錯的家庭,就得是一個好的織造者、要能織出美麗的伊卡。」

  港大美術博物館位於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生如錦繡:印尼群島的伊卡絣織」展覽舉行至十一月二十六日,更多資訊可瀏覽網址www.umag.hku.hk。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