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名家教學 認清歷史/張 茅

時間:2017-09-17 03:15:25來源:大公網

  圖:當年香港中國新聞學院,借用中華中學校舍,晚上授課 中華中學校友楊應華供圖

  五十年代在港從事新聞工作的報人,相信仍會知道有過一間香港中國新聞學院,在舉國抗日救亡聲中,南下的全國知名報人、左翼著名作家、大學教授、國際問題專家,合力籌辦一家新聞學院,香港中國新聞學院便於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四日開課,借用半山堅道中華中學校址,為一家夜學院。

  學院名氣很大,院長是當時全國德高望重的復旦大學新聞系教授郭步陶、副院長為著名國際問題專家金仲華,授課講師不下二十多位全國學者及學術界知名人士,包括有「南喬北喬」之譽的「南喬」喬冠華(北喬為胡喬木,兩人被譽為兩支筆桿)、千家駒、劉思慕、梁若塵等一眾報人學者。

  學院出了一批出色的報人及社會知名人士,從事報紙工作的如《星島日報》袁大頓、《華僑日報》甘豐穗、曾做過前線記者後成為「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的「香港金王」胡漢輝……校友楊奇任香港新華社秘書長期間,不時與香港的「老校友」茶餐,後來成立了粵港兩地校友會。

  香港中國新聞學院辦校主旨為:「養成健全之新聞工作人員,適應戰時新聞事業之需要」。胡漢輝畢業後,隨即與八名學員組成「粵北戰地記者組」赴廣東隨十二集團軍採訪,在翁源、南雄、曲江、贛南帶戰地採訪,為學院開辦的「中國新聞通訊社」發回前線消息,宣傳抗日救國。胡漢輝的通訊引起日方注意,一九四一年日軍佔港後即被通緝,他秘密來往香港與湛江,為抗日大後方提供情況。胡漢輝戰後從事金業,引領香港發展為全球三大黃金市場之一,為此,人皆稱之「金王」。

  新聞學院與《大公報》的關係固然與楊奇有關,社長費彝民辭世,原任香港新華社秘書長的楊奇於九十年代出任《大公報》社長,他是新聞學院第二屆學員,畢業後即回內地加入東江游擊縱隊抗日,調任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社長。戰後回港創辦《正報》,打破香港新聞消息由國民黨右翼報紙壟斷,報道各地中共動向。此時,香港中國新聞學院決定開辦函授班及函授學院,聘楊奇任函授班主任,他一面在《正報》上班,還兼任中國出版社主編,日間與晚上都有工作,他還是欣然替學院任教至一九四七年初。

  《正報》結束,另一家左翼報紙《華商報》創辦,楊奇一度任代總編輯。一九四九年《華商報》結束,回廣州辦《南方日報》,楊奇任總編。後來創辦《羊城晚報》,任總編輯,該報在全國一舉成名。一九七八年楊奇來港出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宣傳部長,後升任秘書長,九十年代任《大公報》社長,大力革新印刷技術,植字、拼版、版面美術,採用柯式印刷,結束一個多世紀的字粒印刷,率先進入報紙電腦化時代。

  香港中國新聞學院與《大公報》的關係早在學院創辦時開始。學院教學方式講授理論知識,並着重實踐,大部分講師都是多家報社編輯高層,例如講師許君遠便是《大公報》編輯主任,他在上海報社時,兼任《大公報》籃球隊領隊,成為全國最強的一支勁旅,過半球員選入奧運隊赴倫敦出賽。學院藉此有利條件,安排學員到多家報社實習,他們日間分配到《大公報》、《星島日報》、《華商報》、《珠江日報》、《時事晚報》實習採訪、校對、編輯、資料管理等。

  據學員鍾華晚年回憶:「我當時被派到《大公報》去跟許君遠老師學習編輯、工作。他指導我如何選稿、改稿,怎樣設計版面,怎樣製作標題。許老師是一位認真的學者,執教甚嚴,上課時同學有欠留心,面斥不貸。我實習時同樣從嚴要求,所擬標題,都經數易其稿方能通過。」當時《大公報》總社在天津,香港報社在皇后大道中33號,每天出紙兩大張,共八版,學員到大道中社址實習,由於在日間進行,負責指導實習的導師原是晚間工作,額外抽出時間為學員上實習課。

  許君遠在報社指導學員實習,定期到學院夜間講課,他主講新聞編輯法,從鉛字的字體、字號說起,教導學員分辨宋體、楷體、大號、超號及怎樣運用。然後以《大公報》作實例具體講解,將標題、花邊、配搭均勻的編輯基本運作詳細教授。《大公報》為民營報紙,社長胡政之對左翼組織活動持開放態度,以其影響力,協助香港中國新聞學院培養抗日戰時急需的新聞人才,學員與報社建立感情關係,至晚年不忘在《大公報》實習這段日子。

  胡漢輝戰後經營金業,與《大公報》社長費彝民時有來往。胡漢輝與喬冠華也有一段師生情,喬冠華是名氣很大的導師,以「喬木」筆名發表政論,蜚聲學林與社會。有一次他邀請第一屆學員的胡漢輝到「威士文」喝咖啡,使年方十七歲的胡漢輝受寵若驚。往後,胡漢輝為「香港金王」,一九七四年喬冠華出任外交部長。

  香港中國新聞學院是一家新型的新聞學府,創於全國浴血抗戰的苦難年代,為抗日、民主、進步擊鼓,培育一批進步的新聞人才,有人奔赴抗日戰前線,有人堅持信念做報人為生直至退休,也有為民族命運而逝去,回看今日大學校園出現張揚「港獨」的一些破壞分子,被別人吃掉靈魂,出賣民族,行為癲狂,不免令人慨嘆。香港中國新聞學院有益的辦學經驗或可借鑑,好讓香港年輕人認清歷史事實。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