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築一道代溝的「橋」/姚 船

時間:2017-09-17 03:15:25來源:大公網

  上年紀的人湊在一起閒聊,話題免不了總牽扯到自己的下一代或第三代。這位說,我那小子在市中心湖濱區買了一套高級柏文,我和他媽勸他不要買太貴的,可他仗着在公司有點地位,工資高,買了,住了。說時臉上露出得意之色,並無半點無奈之意。

  另一位接口道,我那調皮孫子平時很少在家做功課,只顧打波玩遊戲,我們怕他學習不好,嘿,這學期學校卻把他送去天才班,說他聰明、成績好。說完用爽意的眼神溜了大夥一眼……

  鄰座幾位老人侃侃而談,因酒樓人聲雜沓,他們都提高音量。我聽了發出會心微笑。子孫後代,血脈相連,寄託着人生奮鬥幾十年的希望,哪怕點點成績,都值得自豪和寬慰。可是沒一會兒,那邊的聲音小了,斷斷續續,還夾雜着幾聲嘆息。

  原來,話題轉到和兒女子孫的感情聯繫上。那位說,自從他們搬到湖濱新居,就很少回家了,說忙。忙什麼?下了班,遛狗,逛公園,周末開車旅遊。不到大節日不來,把父母全忘了,幾個月才見一次面,唉。另一位慢悠悠道,天天見面又如何?我們一家三代住在一起,不也是經常窩氣。早上叫孫子不要喝凍牛奶,媳婦說,由他吧。出門囑咐他穿件外套,早晚秋涼,這小傢伙丟下一句byebye,頭也不回就走了。看了不順眼,講了又不聽,真沒辦法……

  也許,這就是代溝吧。一代代人在思想、生活方式和對傳統認知方面的差異,造或了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距離,以至感情方面的隔閡。我們處於一個科技迅猛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年輕人都難以適應,更何況老一輩。有位朋友說,一次,她五歲的小孫女正在玩手機中的兒童遊戲,忽然黑屏了,全看不到。她剛好在旁邊走過,孫女拉住她,奶奶,幫我。她拿起手機,一片茫然,只能搖搖頭。孫女不解,問道,爸爸一按就好,你怎麼不會?老人家只好苦笑,我們年輕時候,哪有這玩意⁈

  代溝的深淺,除了日月留痕,時代變遷外,還有人為因素。這恐怕和上一輩人比較保守,有的抱住舊傳統、舊觀念不放有關。一些長輩在訓示子女時常說,「我們那時」,如何如何……譬如父母對青春活潑的女兒說,我們那時,買布做衣服靠配給的布證,一件衣服穿了好幾年,你現在衣櫃都塞滿了,還買新的!女兒聽了,會不扭頭轉臉?如果爺爺奶奶對着嚷要吃雪糕的孫兒說,我們那時,能吃飽飯就滿足了,哪有錢買這些東西!小孩子能不把嘴巴翹得老高?

  有位朋友在籌備兒子婚禮時,起初母子倆不咬弦。兒子和女朋友要搞西式,由他們自己操辦,只要老爸老媽交一份想邀請的親友名單,屆時盛裝出席就行。而她卻堅持舉辦中式婚禮,一切環節依照傳統。還向我們訴苦,中國人嘛,搞中式婚禮才合規矩。我卻為她兒子站台,說這裏是加拿大,年輕人的事,由他們作主吧,何必操心!最後老爸也支持兒子。今年夏天,婚禮在一個華麗的西人俱樂部舉行。賓客雲集,莊重的婚宴在熱鬧的氣氛中有序進行。我看到坐在旁邊的朋友夫婦,臉上不時掛着會心的微笑。朋友感慨地說,想不到沒有我們操持,他們也搞得這樣好。

  代溝是無形的,很難填平。像崇山峻嶺的深壑,不容易跨越。需要兩代人共同努力,在思想意識上架起一座精神「橋樑」,相互了解、溝通,互相包容。尤其是長輩,要放下身段,卸下包袱,看得開,望得遠。大事提點,小事不管,要相信他們的能力。兒女是父母的希望,但不是附屬物。鳥兒大了要飛,海闊天空任翱翔。俗活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當然,年輕人也要抱着關心、尊重的態度對待上輩。

  相向而行,距離越來越小。思想越接近,相信兩代、三代人的感情會更融洽,身心和生活更愉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