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孕育之美/李 夢

時間:2017-09-14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克里姆畫作《希望Ⅱ》/資料圖片

  最近幾天,一則榆林產婦生產過程中因忍受不住劇痛而墜樓的新聞引來很多關注。懷胎與分娩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必要且重要事情,其中不單牽引出母愛的堅韌與偉大,也有個體對於生命、愛與尊嚴的思考。

  畫家常常以《聖經》中耶穌降生的場景(nativity)為主題創作,從中世紀宗教畫家到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創作者,均對聖母瑪利亞在馬棚中誕下耶穌的故事頗多興趣。那些以「耶穌降生」為主題的畫作大多構圖相仿:襁褓中的嬰兒每每居於畫幅中央,一束自高處落下的光正照在這嬰兒身上,嬰兒身旁圍攏了一群神情歡愉的男女,包括聖母瑪利亞,瑪利亞的丈夫約瑟夫等。而夏加爾(Marc Chagall, 1887-1985)的那幅《降生》,卻是一個有趣的例外。

  夏加爾是虔誠的猶太教徒,因此他的作品中不乏以聖經故事為主題的創作,比如一九五○年的《降生》。該畫一望即知是夏加爾的作品,因畫中的人物(約瑟夫與懷抱嬰兒的瑪利亞)與動物(常見於夏卡爾作品中的紅色山羊)均漂浮在空中,且大小比例均未依照寫實手法,宛若幻夢一般。與我們通常所見的「降生」題材畫作不同,夏加爾並未將新生兒置於畫幅中央,屋頂上的山羊反倒看上去更像是畫作主角。這種透過顏色與構圖營造出來的古怪甚至奇詭的氛圍,是夏加爾慣用的手法——我們永遠猜不出這位白俄羅斯畫家可以將怎樣參差又對照鮮明的意象並置在同一幅畫面中。

  畫中另有幾處細節值得一提。因耶穌降生在夜晚,畫家在畫幅左下角畫上一架座鐘,鐘面上提示的時間是夜晚十一點前後。另外,畫幅左側是成年耶穌的形象,被釘在十字架上,神情哀傷。從畫幅右側的「生」到畫幅左側的「死」,夏加爾將耶穌(或者擴闊來講,耶穌也可看成是每個平凡個體的象徵)的一生毫無過渡地黏貼在同一張畫布上,其時空錯置與混雜的概念更加重了畫作夢境般的奇幻意味。

  克里姆(Gustav Klimt, 1862-1918)也有一幅講述孕育生命的作品,取名《希望Ⅱ》,在一九○八年前後創作完成。之前,此欄中曾介紹過這位奧地利藝術家那幅充滿情慾與愛意的《吻》,這幅關於孕中母親的作品創作於幾乎同一時期,卻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意味。《吻》的情緒是向外的、熱烈的,帶些不管不顧的意味;而《希望Ⅱ》則是內斂的、沉思的,飽含對於生命與愛的期許。

  《希望Ⅱ》中不乏典型克里姆的風格,比如鮮艷誇張的拜占庭風格,以人物衣飾上的橢圓形波點象徵女性,還有畫中主角的瘦長身形。作品中的女子在孕中,身體被金色布幔包裹,她低頭垂目,神情平靜,將觀者視線引向她腹中的生命。在她裙襬下方,有三位女子,閉目作祈禱狀,期盼生命降臨。

  在一九○三年創作的《希望Ⅰ》中,克里姆將懷孕女子置於畫幅前景,並在她身後畫上醜陋怪誕若鬼怪一般的形象,營造出反差與對照極其鮮明的氛圍,似在提醒觀者女子分娩的危險與痛苦。在五年後創作的《希望Ⅱ》中,怪誕醜惡的形象統統不見,只剩寧靜與哀傷。畫中女子神情的安寧中和了人物衣飾熱烈炫目的味道,是克里姆作品中難得一見的向內自省而非向外觀照的畫作。

  我們很容易給畫家貼「標籤」,這是最省事也最方便的歸類方法,卻也粗疏。在看到《希望Ⅱ》之前,我總是認為克里姆是一位挑戰傳統的、不羈的反抗者,也是一位無時無刻不在畫中展露情慾的創作者。他畫中的女子,常常裸露身體、神情挑逗,即便胴體被布幔遮蓋,也總是曖昧的、欲說還休的樣態。但在《希望Ⅱ》中,我卻見到克里姆虔誠的甚至可以說溫柔的一面,這種虔誠與溫情或許並不指向某種宗教,而是畫家面對生命本身的敬畏與尊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