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始,英國各期刊發表戴安娜去世二十周年的紀念專輯,接連做了兩個月。本港某電視台也在八月三十一日—戴安娜忌日當晚,播放由英國BBC電視台製作的兩小時特輯《戴安娜—世紀隕落》,回顧戴安娜死後至出殯一周期間,英國人悲傷憤懣的情緒,以及王室為情勢所迫作出的種種改變。我從頭到尾觀看了該特輯,重溫事件經過,感慨非常。
英國人不分年齡性別的情緒發泄,是全世界始料不及的,這顯示了民眾對戴安娜長期遭遇王室冷漠對待的同情,對她善良純真本性的喜愛,對她為弱勢族群作出人道努力的尊崇。或者,無關這一切,主要是她天賦的人格魅力,像磁場般凝聚了人們的心。
那幾天,英國舉國悲慟,人們不停流淚,特別是當戴安娜的靈柩從西敏寺教堂抬出那一刻,嚎啕哭聲更是震驚天地,連鳥雀也感悲傷,靜滯枝頭,停止了鳴叫。我想,為戴安娜治喪的一星期,英國人不僅是為她灑淚,同時也引發了個人的心中苦痛,不自覺地在這場景中釋放。
與此相反的是王室成員的無淚表現。女王在承受輿論壓力後發表電視講話,甚至在戴安娜靈柩經過時低頭鞠躬,不過她與戴安娜的婆媳感情真的不深,沒見到女王眼含熱淚的鏡頭。菲利普親王,威爾斯王子,包括威廉和哈里兩位小王子,無論是接觸情緒崩潰的民眾,還是跟在靈柩後步行,也都表現得冷靜得體,未有當眾失態,不由人不佩服,他們的血統與教養可能真有異於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