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香港的「江湖」\潘越

時間:2017-09-09 03:15:46來源:大公網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跟我一樣的,第一次聽到「江湖」這個詞是來自於武俠片,後來也常常在武俠片中聽到主人公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說武俠片的興盛,恐怕還得由香港電影說起。

  從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些香港武俠小說的大作名家,到李小龍、李連傑、成龍這些功夫巨星……我想,若要說香港是華人武俠世界誕生的搖籃也是不為過的吧。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早前的武俠片,如《刺馬》、《新獨臂刀》開始,香港武俠片或者說是武打片就開始以動作過硬,效果真實為亮點,開拓了屬於中華武術的電影天地,同時也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電影武術執導班底和武打演員。

  後來,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香港武俠片開始進入了全盛時期。金庸、古龍的武俠名著經常遊走於武俠電視劇和武俠電影之間,常常這邊剛被拍成武俠劇,那邊又在電影中出現了。在那個好片好劇層出不窮的年代,越來越多的武俠主題歌、片尾曲也因為電影的紅火或電視劇的熱播開始被人們所知曉和喜愛,而每一首歌曲往往也包含了以武俠為主題的故事。

  隨着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當電影和電視這兩門視聽藝術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後,武俠小說也就成了許多影視工作者最為看好青睞的素材之一,而每當一部武俠電影或電視劇被推出時,伴隨着那些被視覺化和具象化的武功招式以及傳奇人物,也總會有一些旋律一直縈繞在我們耳畔,並且深深地刻入了我們的腦海。即便多年以後我們對劇情已經逐漸的淡忘,但只要歌聲響起,那種熱血翻湧,激情澎湃的感覺又會在心底再次被喚醒。我想,武俠片之所以那麼的深入人心,除了劇中那些跌宕起伏的情節之外,主題音樂也功不可沒。音樂與劇情總是相輔相成的,有時候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無法表達出來的情節,音樂卻能夠完美巧妙地詮釋出來。

  於是乎,八、九十年代,粵語歌曲的黃金年華伴隨着香港電影的全盛時期,令香港的整個娛樂文化產業紅遍東南亞,甚至走向全世界,自有其相輔相成的原因所在。

  對於許多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無論如今有多少翻拍版本的武俠片出現,港產的小龍女如李若彤,港產的黃蓉似翁美玲都是心中最無可取代的江湖女神之態;再如,黃秋生版的楚留香,林青霞版的東方不敗至今仍舊是最經典的瀟灑武俠之姿。

  即便經典不可複製,如今的香港影視產業也漸行沒落,「江湖」這個詞對於許多人而言仍然是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神秘地方。香港武俠書中那些神乎其神的武功招式,港式武俠片中那些快意恩仇的江湖兒女,仍然會令愛好者如我在翻看複讀之時心潮澎湃,只覺得身雖不能至,心卻嚮往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