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周伯林(左起)、陳成球、岳黔山、韓紀文、羅江、貝鈞奇、劉偉忠、冉多文、馬小剛為畫展開幕禮剪綵\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湯艾加報道:香港榮寶齋正在舉辦「合志同方——岳黔山、賈廣健、劉泉義、馬小剛中國畫全國巡迴展」,展出四位水墨名家合共四十幀水墨作品。內容涵蓋山水、花鳥、人物等多個主題,水墨技法包含渲染、潑墨、工筆等,四位畫家通過多幅作品的展示,呈現他們對於傳統水墨的堅守與探索。
展品反映創作心路歷程
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伯林,亦是一位知名書畫家,他介紹此展覽時表示,展覽主題出自孔子所說的交友風度「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而四位畫家之間對於書畫的創作與交流也很好地詮釋了這一句話。這次聯展能將四位書畫名家在創作上走過的心路歷程一一呈現給觀眾,特別有意義。他還表示此展覽的全國巡迴展首站為香港,將以北京作為終點。
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羅江、香港奧委會副主席貝鈞奇、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執行主席劉偉忠、港澳傳媒集團董事長冉多文、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韓紀文、中聯辦宣文部處長彭婕、香港現代水墨畫協會會長陳成球等出席了昨日下午的開幕儀式。
岳黔山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創研部主任,專攻中國水墨寫意畫,畫作意境蒼茫,筆墨縱橫,用筆用墨沿襲黃賓虹、李可染筆墨技法,有其二人風骨,他對記者說:「在我的老師當中,有師從李可染的學生,而李可染的『積墨法』,又來自黃賓虹,故此二人對我影響深遠。」
意境蒼茫 山水靈動
雖傳承自黃賓虹、李可染用墨技法,岳黔山也有所創新,他續說:「與黃賓虹相比,李可染繼承其技法的同時,融入西方素描的體、面關係,我並非在李可染技法基礎上更靠近現代筆墨,而是向傳統又近一步,強化黃賓虹『積墨法』,用中國畫的點線語言,寫生作畫。」
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馬小剛,除了繪畫之外,亦喜愛收藏。其中一幅作品《深山何處鐘》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矗立的山川、淡遠的溪流、遠處的山岩與樹木,卻又像籠罩在山中薄薄霧氣中,間中有屋舍隱於山峰腳下。馬小剛介紹:「潑彩山水其實與筆墨山水異曲同工,顏色即代表筆和墨。潑彩山水更靈動,創作時,我更喜歡隨勢而為,任色彩在紙上自然流淌,產生不同的潑彩效果。此外,因我篤信佛教,屋舍代表的是寺廟,取深山藏古寺之意。」展覽現場,他的另一幅作品《世外桃源》源自他參加某次拍賣會,讚嘆於張大千的潑彩技法,憑記憶而作。
另外兩位參展畫家賈廣健、劉泉義的作品也各有特色,前者為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其作品從自然生態、生態環境審美觀念出發,動靜相宜,富有意趣;後者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展出的「苗女系列」作品,以典雅富麗的筆墨設色描繪少數民族女子風貌。展期至九月十三日下午二時。香港榮寶齋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二號長江中心302室。展覽詳情可電二一八七三○八九,或瀏覽網頁www.rongbaozh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