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英雄主義浪漫化 戰爭電影新階段

時間:2017-09-07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盧靖姍飾演一位女醫生,性格堅強\劇照

  莊澄(香港資深監製):內地電影從不標榜個人英雄主義,但吳京最聰明地方是能做到《洛奇》中的史泰龍、阿諾舒華辛力加般,為自己創造一個個人主義的英雄形象。由於內地過去僅從荷里活電影看到超級英雄,這次由一個中國人去演繹,滿足觀眾不一樣的感覺。吳京識得運用荷里活英雄主義套用在自己身上,這跟史泰龍走的路如出一轍。同時,吳京識得將英雄片浪漫化,較諸荷里活的鋪天蓋地出動飛機大炮,將浪漫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唯一可惜的是劇本不夠成熟。該片面對香港市場能否創佳績乃未知數,但因一些劇情未必得到香港觀眾認同,票房上可能大打折扣。

  楊勁松(內地資深編劇):中國電影進入商業類型片的近十七年間,軍事電影最成功的是吳京導演的《戰狼》,兩年前該片曾贏得五億多元票房。與《戰狼》首部中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相比,第二部的故事格局顯然更寬廣些。祖國與中國軍人是旅居海外的華人的堅強後盾,此大主題下,生死抉擇、同胞手足。該片中軍艦飛彈發射、59D式坦克的飄逸輾壓,以及重機槍、狙擊步槍、AK、榴彈炮等輪番上陣,展現了當代中國特種兵的軍事實力。這種紀實表現,與虛構的劇情巧妙融合。該片參照的是二○一一年北非大撤退,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撤僑行動。影片中兩位中國軍人的符號成為《戰狼Ⅱ》的閃閃紅星。中國軍事戰爭電影也因此走進了新的階段,觀眾在普世情感與民族主義二者得到審美共鳴。

  張小姐(香港文化從業者):上個月到內地出差,看了當時已在內地掀起票房狂潮的《戰狼Ⅱ》。走進影院前仍舊對這部主旋律電影半信半疑,但看完後完全顛覆了我對同類型影片的印象。雖然該片難掩其政治宣傳意味,但是在傳遞愛國精神時絲毫不生硬,也沒有一味美化國人,而是較為客觀地展現了一些真實人性(如市儈的華裔商人)以及社會問題(如強制拆遷)。影片中的動作設計、鏡頭、場面調度也着實精彩,一上來就以一組水下長鏡頭把我吸引住了,一連串流暢的動作沒有任何喘息機會,瞬間將人帶入到那個緊張的氛圍中。一些爆破場景和CG特效也做得相當不錯,即便荷里活商業片早把我的口味變得挑剔,在內地影片中看到這樣的表現還是很驚喜!相比視覺語言,人物設置、劇情邏輯就相對薄弱了一些,但瑕不掩瑜,還是值得為吳京鼓掌。不過對於影片在本港市場的表現還是持觀望態度,一些特定的文化語境對香港觀眾來說比較陌生、不夠貼地。  (記者陳惠芳整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