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簡冊\陳煒舜

時間:2017-09-06 03:16:15來源:大公網

  簡冊是中國最早的圖書。簡是用竹或木製成狹長的條片,單指一根稱為「簡」,將若干根簡編連起來稱為「冊」。竹簡的製作方法,是先將竹截成筒,再破成一根根狹長形的簡。這種新竹的簡尚不能馬上用來寫字,除了要打光它的竹節處外,還需要經過一番所謂「汗簡」、「殺青」的修治過程。所謂「汗簡」,即放在火上烤乾新竹的水分,因有水分則容易蛀蝕,水分被炙而出,凝在竹面,有如汗珠,所以稱為「汗簡」。所謂「殺青」,乃是指刮削去青皮而言,因為青皮不能固墨,文字容易磨滅。經過殺青汗簡以後的竹簡,才可以正式用來繕寫,所以後代拿「殺青」一詞比喻著作完成。木簡的製作過程比較簡單,將木鋸成條片,一面磨光經乾燥後,即可用來書寫。

  簡冊的長度,依古籍中的記載,分為漢尺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八寸三種規格。重要的書如儒家的經典(「六經」)都用二尺四寸的長簡,次要的書如《孝經》等用一尺二寸簡,《論語》則用八寸簡。二尺四寸的大冊,古人尊稱為典,漢代特別尊崇「六經」,故用大冊來繕寫。後代習稱經典,即由此而來。武威漢墓中發現的幾篇王莽時代的寫本「儀禮」,簡的長度約在五十五至五十六公分之間。漢尺一尺約當二十三公分,五十五公分相當漢尺二尺四寸,可證古書的記載無誤。

  古簡甚狹,所以每簡只能寫一行字,每簡所容的字數並無一定,根據記載及近代考古的發現,少的只有八個字,多的到一百二十餘字。如武威漢簡,大都以六十字為常例。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