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吃出來的民調\判答

時間:2017-09-06 03:16:14來源:大公網

  吃這件事對美國的政客而言究竟多重要,大概只有在民調「變現」那一刻起,才有答案。吃什麼、怎麼吃、和誰吃,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左右着民眾手裏的遙控器。像尼克松那般喜歡在奶酪裏加番茄醬的可怕習慣,就被人詬病成跟「水門事件」等同的錯誤。

  作為美國人心中最受尊敬的總統之一,里根在一九八四年將每年的七月定為「全國冰淇淋月」,這個舉動不但大大推動了乳品經濟的發展,也讓大牧場場主們統統成了他的「死忠粉」。被公認為吃貨總統的奧巴馬,更是把出入街頭餐館當成了屢試不爽的宣傳手段;對牛油果醬的喜愛讓他無形中聚攏了一大批拉丁裔選民;就任不到十天就光臨平民餐廳「班的辣醬碗」,只用一份招牌熱狗,就跟非裔美國人拉近了距離。

  同樣是吃,當老布什命令空軍一號的服務員以後不要讓西蘭花出現在菜單中時,他大概也沒想到僅僅過了數日,這場風波就遍及各大頭條,為人父母者大力抨擊他「不顧形象,教壞了小朋友」。以至於到最後,民眾對他的政策知之甚少,唯獨討厭西蘭花這一點,印象深刻。

  仔細想想不難理解,跟「說」相比,「吃」顯然更發自內心,也更彰顯本性,只不過如今政客一個比一個聰明,寧可委屈了嘴巴,也要讓一杯可樂、一塊蛋糕成為強有力的「政治武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