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趣談菠蘿包\馬文

時間:2017-09-06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菠蘿包深受港人喜愛\資料圖片

  從「天鴿」到「帕卡」,接連而來的颱風令香港人抗災不暇,就連坐在茶餐廳嘆杯奶茶,都要談論一番。說來也巧,侍應送上一份奶茶伴侶──菠蘿包,不禁讓我想起,想過曾經為颱風的命名徵求公眾意見,請大眾提名的一段往事來。

  也許是因為十個港人八個都愛菠蘿包吧,在二○○五年時,菠蘿包曾被香港人提名為颱風名字。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作為評審之一回應此事時曾說:「若說『某某國家正被菠蘿包襲擊』,說出來太搞笑了。」果不其然,「菠蘿包」這個颱風名最終落選了,但港人對菠蘿包的喜愛,由此也可見一斑。

  菠蘿包經過「加工」可以變為菠蘿油,多數正宗的茶餐廳菠蘿包中都會夾上一塊約一厘米厚的黃油。粵式的傳統美食,在香港深受喜愛並被港人發揚光大的不在少數,但菠蘿包確實地地道道「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大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吧,英式的麵包烘培技術雖好,但有些過於甜膩,有些又太索然無味,到底不太合中國人口味。所以,有糕點師傅嘗試在普通麵包的表皮上再加一層香酥清甜的薄脆皮,以增添麵包的可口程度。後來,因為這種麵包經烘焙過後表面呈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因而得名為「菠蘿包」,實際上並沒有水果菠蘿的成分在其中。

  在香港的不少電影、電視劇,以及動漫作品中都有菠蘿包或菠蘿油的出現。例如,有動畫《麥兜菠蘿油王子》,以「菠蘿油王子」作為麥兜父親麥炳的綽號。而香港人對菠蘿包,或多或少,總有一種「草根式」的親切和好感。港劇裏的主角們落難貧窮的時候,都公式般地會用菠蘿包和礦泉水來填飽肚子。

  菠蘿油是每一家港式茶餐廳必有的餐點之一,而考量一家港式茶餐廳是否有地道的港式水準,也應該從最基本的菠蘿油開始。

  大多數的香港茶餐廳在供應菠蘿油時都會搭配奶茶作為下午茶餐或早餐。而正宗的港式茶餐廳會將黃油片連同冰塊一起送上餐桌,讓客人將黃油片夾在菠蘿包中時,仍保持在冰凍狀態,以加強口感的對比。

  菠蘿包外層表面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雞蛋、麵粉與豬油烘製而成,而這層脆皮也正是菠蘿包的靈魂,它為平凡的麵包添加了口感,且以熱食為佳。搭配菠蘿包的黃油片要夠厚夠冰,在搭配新鮮出爐還熱騰騰的菠蘿包時,讓人入口即覺外酥裏嫩,外熱內涼,這樣一份口感上極為豐富的菠蘿包,才算得上是正宗的港式美食呢。且菠蘿包售價相當便宜,一般為五至十五元港幣不等,這也是它深受香港人喜愛的原因之一。

  但若從健康角度出發,菠蘿包本身含有大量的糖分與油脂,菠蘿油更加上了厚重的黃油,所以二者都屬於高脂肪、高膽固醇類的食品,熱量極高,但營養價值卻頗低。即便是對這口地道的香港風味喜愛不已,也不建議年長者或肥胖者長期食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