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人類朋友豈止貓狗\小冰

時間:2017-09-06 03:15:57來源:大公網

  香港《頭條日報》今年八月二十七日第十版報道,由香港觀鳥會組織的、有六百多名市民參與的調查顯示,全港現有麻雀三十一萬隻,與去年相若,平均每平方公里一千三百多隻。調查還記錄了麻雀的生活習慣。該會高級研究主任彭俊超呼籲市民,要學習人與鳥的共存之道。

  「寶貝,這裏很危險啊!」光看文字,你還以為這是大人在對孩子說話。不是的,是人說給野鹿聽的。海倫打開車窗,對正在馬路上漫步的兩頭野鹿說。野鹿瘦瘦的,一大一小,慢悠悠地走路。聽到車上傳來聲音,也不知道牠們是聽懂了還是沒有聽懂,反正就慢條斯理地調整路線,走向路邊,走了兩步又轉過頭來,與車上的我們對視一下,樣子溫溫順順的,看了讓人疼愛。一直等到牠們離開,我們才開過去。

  生活區有野鹿出沒,在那裏是平常事。野鹿愈來愈精,知道人們對牠們厚愛有加,慢慢走又何妨。一個地方,如果人與動物相處到了這個份上,真是愜意得沒得說。

  從康州格林威治火車站出來,一路風光美不勝收,樹林、池塘、小徑,都是天然畫廊。四、五月份,新英格蘭地區冰雪消融,氣候轉暖,成群的加拿大鵝飛來,在這裏有吃有喝,有嬉戲場所,一住就是大半年。如果遇上暖冬,鳥兒們甚至提前至二、三月份就遷來。天是藍色的,任牠們翱翔,到處都是湖泊,任牠們暢遊。

  帶點麵包去池邊,人可以一坐就是半天,麵包自己吃,也餵鳥兒。岸上有人類,水裏有天鵝,陸地上有野生兔、鹿、松鼠。用一個流行詞來形容,叫「和諧」。

  那裏的人很能善待動物,即便在高速路上相遇,再急,也以禮相待,減速或完全停車為其讓路。這種事情從前我聽說過,覺得很美好,一旦見了,親切感才產生。不少駕車人喜歡和動物說暖心的話,把平時對親友的稱謂「親愛的」、「乖乖」、「寶貝」之類,也用來稱呼動物。

  海倫說:「每天和動物你來我往,習慣了,就把牠們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天不見牠們,反倒覺得生活不完整。」

  人類的朋友豈止貓兒狗兒?對於「畜生」,我們不該輕蔑,不該賦予貶義。上帝創造宇宙時,除了創造人類也創造各種動物。虎、蛇、豺狼、烏鴉、獅子,以及雞鴨豬、娃娃魚、穿山甲等,牠們被創造是有道理的。

  科技進步了,社會發展了,人們有錢了,追求的事物多了。但是人類要科學地生活,對於古人的生活方式,不必過度猜想和追求,舊的吃經未必勝過科學家的數據。對野生動物也不要來之必捕,捕之必殺,殺之必吃。善待動物,善待自己,善待環境,人類的本性本該如此。

  科學實驗告訴我們,那些不花錢的東西才是最好的,陽光月夜、青山綠水、藍天白雲,都是人類的恩典,是長壽的主因。春天去郊外踏青,夏天在樹林裏乘涼,秋天觀秋色品果實,冬天享沉穩淡定,上帝的恩賜予我們共存。又或者,逗逗貓兒狗兒和孩子,看本好書,品杯清茶,與朋友叨叨往事,都是極好的享受。

  香港米埔濕地公園的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物種,香港有些郊野公園成群結隊的野牛,是外地遊客具吸引力的看點,是香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見證。野牛自生自滅,沒人捕殺,繁衍太快,以至於要食環署為牠們實施計劃生育行為。

  你看香港人多重視生態保護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