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烈焰淬煉 玻璃閃爍生命光彩─84歲意大利名家訪滬展作品

時間:2017-09-06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利諾.塔亞彼耶得拉(右二)向媒體介紹他創作的「恐龍」系列作品

  受到琉璃工房創始人楊惠姍和張毅的多年邀請,世界知名的玻璃吹製藝術家利諾.塔亞彼耶得拉(Lino Tagliapietra)在八十四歲高齡,首次來到中國舉辦個人展覽,帶來四十八件中大型作品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抽象的視覺、獨特的紋理、繽紛的色彩,作品呈現優雅恍如詩詞般的現代感,利諾將傳統經典的意大利玻璃吹製技法推向了一個新的藝術範疇,並改變了世界玻璃藝術發展的軌跡。\大公報記者 張 帆

  利諾.塔亞彼耶得拉出生在威尼斯穆拉諾島(Murano)。策展人張毅介紹,那裏是玻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島,中世紀就成為世界玻璃製造中心。在這樣的環境裏長大,利諾對玻璃的工藝產生濃厚興趣。童年的他不顧父母的反對,放棄學業,進入玻璃大師Archimede Seguso的玻璃工廠學習。

  年少的利諾從最低階的學徒做起,提水、掃地到幫忙吹塑玻璃,一步步地透過觀察和實踐,點點滴滴累積手作技能。歷經不間斷學習,從高腳杯到花瓶、從枝形吊燈到雕塑形式,利諾習得玻璃吹製中最困難的「Flying Hand」技法:不用任何模具,完全憑眼和手達到作品完美的平衡與利落優雅。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在二十三歲的年紀,利諾就獲得了「大師」頭銜(Primo maestro),這是威尼斯對於玻璃工藝師的至高肯定。

  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意大利孕育了利諾.塔亞彼耶得拉對色彩獨有的敏銳和美學靈感。當大多數藝術家選擇從玻璃供貨商購買彩色玻璃棒來創造他們的作品時,利諾就用數十種色彩配方,調配專屬自己的彩色玻璃原料;當玻璃製造公司依靠科學鑒定來決定顏色的排列組合,以避免玻璃在加熱與冷卻中破裂時,利諾則透過他對顏色與玻璃的了解,準確地執行創作概念,於烈焰中淬煉結晶。

  同場展示「恐龍」與「淚珠」

  利諾透過持續的藝術反思和技法創新,開發出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作品。是次展品中的「恐龍」系列,大幅度地使用牽引方式,於吹製玻璃中拉曳出修長、水流形的瓶口,顛覆傳統玻璃平穩的造型;窄小的底座挑戰整件作品的重心,不可思議的危險外形,一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天使之淚」系列作品則是利諾突破自我的作品:長條的水滴形狀,底部窄,肩寬,頸部十分細長,如同眼淚的造型。

  利諾能以威尼斯最複雜與傳統的吹製技巧,創造出精緻高雅又不失現代感的玻璃藝術。他說:「玻璃是一種如此神奇的材質。為什麼?因為玻璃還活着。即使當它冷卻,它仍然在移動。它與火連接,與水相連,它是如此的與自然息息相關。玻璃就是我的生命。」

  打破禁忌 分享秘技

  利諾的成就之所以被廣泛肯定,還與他在創作生涯中作出的一項重要決定有關─一九七九年起,他應邀到美國西雅圖授課,將自己的技藝和理論與當地同行分享,為美國玻璃藝術的多樣性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不過,要作出離開家鄉的決定,利諾還是冒了一定的風險。威尼斯玻璃吹製技法是穆拉諾島最重要的文化產物。幾百年來,吹製技術和玻璃配方被視為國家的重要機密,泄露機密將被視作叛國,最嚴重的罪罰甚至是判死刑。這樣的觀念深植玻璃吹製者的心裏。因而當利諾決定到美國進行教學時,穆拉諾島同業以略帶輕蔑的口脗告訴他說:「你要做什麼是你的事,但不要教太多。這傳統技法不是你的,是威尼斯的。」但利諾卻認為玻璃藝術應該要更精進卓越,也不應局限在小島,甚至應該多和不同的文化碰撞產生新火花。他說:「我們學到的一切都是來自某個地方或其他人,知識不屬於任何人。沒有人給穆拉諾島帶來技術,玻璃吹製者必須共同努力發展他們的技能,推動自己做一些不同的事情,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利諾這樣背負「民族叛徒」罵名的做法最終還是得到了家鄉的認可和肯定。在暌違三十二年後,威尼斯為他舉行了大型回顧展。而在張毅看來,利諾給美國和世界帶來的,不僅是藝術技藝,更是藝術思想:創作無國界,藝術就是世界的語言。而在該展覽的開幕式上,利諾也展現了他的開放態度,他表示,無論是威尼斯還是意大利,與中國都有很深淵源,中國文化對於穆拉諾鳥也有很多啟發,所以能來到中國舉辦展覽「深感榮幸」。

  人工吹製 後繼乏人

  對於策展人張毅和楊惠姍來說,力邀利諾來中國辦展覽,旨在向人才日漸凋零的玻璃吹製藝術致敬。或許也正因為此,該展覽起了一個大膽的名字:「再也不會有的Lino Tagliapietra」。

  張毅表示,穆拉諾鳥在二○○○年仍有兩千家玻璃工廠,但到了今天只剩四百家。玻璃工廠的消失,並不是玻璃藝術逐漸失去動力的主要原因。核心問題是,威尼斯玻璃藝術是一個高度的體能性工藝。他們認識的威尼斯玻璃藝術家,幾乎都以熱吹製技法為主,他們都從十幾歲開始學習吹製玻璃。每個人在吹製玻璃工藝上的累積,都在六十年以上。吹製玻璃的艱苦是眾所皆知的,今天新世代年輕人,有幾個能夠每天面對攝氏一千度的窰爐高溫工作環境?又有多少能夠堅持數十年而勤奮不懈?在張毅看來,利諾最可貴的精神在於在時空變化更替中,堅持以一個樸素的信仰,謙遜地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個不斷向上超越的美學。因此,利諾的藝術在今天這個一切講求「快速」、「立即」的時代,展現了一種深刻的反省,對於現代藝術也是一個誠摯的啟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