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多倫多幾次,多在中層生活層面停留,去過多家餐館,也去過多個超市,但對底層生活缺乏了解。近日得閒,逛了一個「農貿市場」,多少開闊了眼界。
稱「農貿市場」,是按中國的叫法,其實更像一個集市,不過每天都有。它坐落在多倫多市北部偏遠處,走進一個大棚,只見幾十個攤位,一個挨一個排開,出售各種農產品。出售人員一看便知是農民,穿着簡陋,有些土氣。出售的商品各種各樣,西紅柿大小不一,胡蘿蔔長短不齊,柿子椒、土豆更是有大有小,有的還帶着泥土。一個攤位還出售食品,除了麵餅之外,煮了一大鍋西紅柿和雞腿,顯出紅紅的顏色,出售大叔正往鍋裏直接倒入生米,也許是西方的一種吃法。
更有一個攤位吸引了我們的視線,人們排起長隊等候購買。我們走近一看,售貨大叔、大媽正在攤煎餅,和中國做法一樣,先把麵糊倒在鐺上,用一個小刮板輕輕一刮,麵糊均勻攤開,成為一張圓圓的薄餅,之後打上雞蛋,放上葱花,不同的是加上火腿和少許奶酪,加熱一兩分鐘後即製作完成。出售者把它疊成幾折,放入一個紙袋中,交給等待的購買者。我看着覺得很奇怪,不覺自言自語:「什麼時候中國的攤煎餅傳到加拿大來了?」但陪我們參觀的女兒說:「也不見得是從中國傳來的,有人說攤煎餅起源於法國。」對此無法考證。說話間排隊買煎餅的人又增加了不少。
我們注意到,來這裏的購物者,衣着雖不是上等,但比起售貨者考究了不少,有的人還拉着狗。據說這裏的物品價格,不但不比超市低,而且還高了不少。購物者來這裏,主要圖個新鮮安全。蔬菜大部分是當天採摘運來,天然生長,沒有上過化肥。超市的蔬菜看起來光鮮,但至少是一兩天前摘下,冷藏運來,而且生長期多用了化肥。現在講究吃綠色食品,購物者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情願多花幾個錢。
大棚中間,放着一長排老舊的木製桌椅,我們進入大棚時還沒什麼人坐,但當我們往出走時已經坐滿了人。人們端着一次性盤子,品嘗着剛剛買到的食品,吃得有滋有味。多倫多農民靠他們的艱辛,也可以掙到幾個錢,補充生活。也許多倫多還有這樣的「農貿市場」。不過有人說,這裏售貨者不是真正的窮人,不知可信度如何。
幾次來多倫多,走馬看花,這次逛「農貿市場」,多少窺測到底層的情況。其實,再發達的國家,也會有底層民眾,靠辛勞和汗水謀生,只是過去我們不了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