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家中國的旅遊公司調查,來中國旅遊的西方客人最愛吃的一道中國菜不是烤鴨,而是麻婆豆腐。豆腐在中國源遠流長。當西方人還不知道豆腐為何物時,中國人已經開始吃「水席」、「豆腐宴」了。當外國人慕名而來要吃豆腐時,他們才發現朝廷官員設宴款待的菜單上已經沒有豆腐二字了,代之而起的是「金鑲玉」。
日本人,把中國的豆腐「偷」到日本,叫「日本豆腐」,其實日本人心中也明白,豆腐的發源地在中國,沒有中國人天下吃不上豆腐。豆腐堪稱中國特產、中國特色,別人奪是奪不去的。其實中國人吃上豆腐也是偶然,正應了中國人那句老話: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西元前一六三年,十六歲的劉安被漢文帝封為「淮南王」。劉安聰穎好學,愛好廣泛,思想活躍,熱衷於探索,不甘於守成。於是除了詩詞歌賦,飲酒作樂之外,聚招四方賓客多達數千人,這些人中有不少是方術之士。而劉安信奉黃老之術,周圍聚起不少道士、儒士、學士、江湖之士,也有些深悟堪輿術、占星術、煉丹術的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八位,劉安就帶着他們在自己封國的首都壽春附近的深山老林中安營紮寨,劉安一行開始煉丹製藥。
若干年來,我們對中國歷史上煉丹的結論痛斥為荒謬,對煉丹術斥之為巫術,煉的丹都是送人入陰曹的催命符。但有一點卻恰恰被我們疏忽了,這就是正因為中國歷史上那麼早就有人迷戀煉丹術,鑽研煉丹術,才使中國古代的冶煉技術得到那麼迅猛的發展。西漢時期中國銅、黃金的冶煉技術是世界第一的,公元前二百多年距今二千多年當時西漢年產黃金都在百萬斤以上。其次,在煉丹過程中,汞、朱砂、水晶、礬、雄黃等被發現和使用,都促進了當時社會對礦物質的開採提煉和利用。
秦始皇大墓中澆灌了大量的水銀,這都離不開當時一些術士對這些金屬和非金屬的研究,探索和開發、提煉,他們應該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中國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的火藥就是誕生在這批術士人手中。因劉安這支「奇怪」的煉丹隊伍中最著名的有八大術士,劉安安營紮寨的這座山就被命名為八公山,五百多年以後,就在這八公山下演義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淝水大戰,八公山也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史話。
劉安帶着那些當時肯定被定為不務正業的中邪中魔之人,在八公山上又是開採,又是冶煉,又是配方,又是製藥。豆腐就是他們煉丹的副產品,他們製作出了豆腐。而且經過品嘗,其鮮、其美、真滋味讓這些自喻幾乎不食人間煙火的術士們嘗到了仙山瓊境的美食。豆腐在西漢就逐漸傳開了,首先是被送到皇宮,作為滋養補品,享受豆腐是身份的一種標誌。
豆腐作為一種美味佳餚,終於走出了宮殿,走出了府院,走到了民間,從淮河流域走向長江流域,走向黃河流域,以一種巨大魅力風靡大江南北。到唐宋時期,豆腐已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豆腐成為中國普通人家的一道家常菜。
隨着文明社會的發展,豆腐家庭逐漸興旺,有了南豆腐、北豆腐、鹵水豆腐、石膏豆腐、水豆腐、醬豆腐、臭豆腐,豆腐的吃法幾乎沒有人能歷數清楚,但幾乎人人都知道吃豆腐對身體好,補鈣。
至今我不明白的是,瞿秋白當年被捕後,在他寫下的遺言《多餘的話》中他留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句話是:「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真讓人尋味不解。他在即將踏入九泉之時為什麼會想起豆腐?而且說是世界第一?
一位在中國學習的信仰猶太教的朋友說,他們的教義禁止吃肉類和乳製品,但不反對吃豆腐,於是他們就把豆腐做成豆腐乳酪、漢堡,像中國的水席、素席一樣。願豆腐走遍五湖四海。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