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軒望秋雨,涼入暑衣清。極目鳥頻沒,片時雲復輕。沼萍開更斂,山葉動還鳴。楚客秋江上,蕭蕭故國情。」隨着立秋之後這第一場秋雨的悄然而至,空氣中已是薄涼瀰漫。觸景生情,這樣的薄涼這樣的雨是最容易讓人心生鄉愁。我獨自站在陽台上憑窗遠望,情不自禁地就吟起了溫庭筠的《細雨》。
一晃,我離開老家已二十餘載。歲月無情,昔日那個懵懂少年已演變成一張爬滿皺紋的臉。然而,故鄉的那場秋雨,卻一直在我內心深處下着。
誰說秋雨細無聲,去無痕,而在我的家鄉卻不是。因為它演奏的交響樂早已被稻穀和玉米偷偷錄製了,堆積成圓圓的、高高的糧囤,貯藏了起來。
從父親午睡的鼾聲和不知所雲的囈語中;從姐姐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的羞色淺笑裏;從母親靈巧的雙手「絲絲拉拉」納鞋底兒的聲響裏,都可以清清楚楚地聽到。
而河面上擁擠不堪、時隱時現的水泡,沖刷一新的木橋;以及被孩子們歡快的歌聲餵飽了的那條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和柴禾垛下誰家大黃狗偶爾發出的幾聲嘶叫,所有這些,都是心思縝密的秋雨悄然留下的點點印跡。這時,你若靜坐於木橋之上,忽就會聞到一股股沁心潤肺的甜香,悠悠遠遠的經過斜風細雨的過濾,純淨而濕潤。這是掛滿枝頭的紅棗的香氣正氤氳着故鄉的夢境,那夢必也是飽滿的、有顏色的。
之所以對秋雨情有獨鍾,完全是因為猶愛它「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的意境。雖然沒有「一園春雨杏花紅」的盎然,亦無「竹裏棋聲暮雨寒」的鏗鏘,但卻有着「楸梧葉暗瀟瀟雨,菱荇花香淡淡風」的怡人詩意。那詩意是出於慧婉靈心的秀色,再經過特殊播發的氣韻,於是天地間便有了自然清澈的靈性,以及隨意散播的閒情。
身處繁華都市的我,每當有塵世的紛擾塵屑落滿無辜生命的時候,這樣的詩意便足以撣走那些惱人的憂煩,使我頓生「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超然與灑脫。
感謝故鄉的那場秋雨,它沖洗出了我夢的底片。
身在異鄉,常常會不知不覺就生出「最羨歸飛燕,年年在故鄉」的感慨。此刻,我憑窗而立,只能藉這瀟瀟秋雨,將思緒拉回故鄉,拉回我那個肉體和靈魂的源頭。不知綿綿細雨裏,老了的父親是否還站在村口眺望?我知道父親多麼希望那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兒子正緩緩向他走來,路有多長,他的牽掛就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