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指周二升近200點後,周三收市再跌,原因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不惜要政府停止運作,亦要國會通過興建墨西哥圍牆的法案。 倘若美國政府真的停擺,根據美匯指數過去的走勢,在停擺後的半年普遍會顯著反彈,但問題是,特朗普今次要挾停擺事件很大機會不會出現,而美元亦將失去一次觸底反彈的大好機會。
停擺後美匯大多反彈
美國民主黨拒絕撥出15億美元興建墨西哥圍牆,特朗普為了履行競選時期的承諾,要求民主黨同意在聯邦預算案中加入興建墨西哥圍牆的撥款,否則暗示可能不會簽署通過預算案,讓政府再次停擺。
相信不少投資者對美國政府上次停擺應該記憶猶新,在2013年9月30日至10月17日期間,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未能就預算案達成共識,最終令政府資金有限運作,部分政府部門需要臨時關閉。當時停擺前,美匯指數曾由82.633跌至十月中的79.185;然而,在政府重新運作後,美匯指數在其後的六個月內,卻顯著反彈,曾經重上81水平。
事實上,美國政府停擺並非新鮮事。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至今美國政府共有十二次停擺,而每次在停擺後,美匯指數幾乎每次錄得上升,最顯著的一次是在1990年10月中,在當時政府恢復運作後,美匯指數在其後的半年大升了接近一成。而在其他停擺後的六個月內,美匯指數平均有7%至8%的升幅,而且更有多次升幅超過9%。
其實,每次停擺的歷史背景都不同,美匯指數的走勢自然每次各異,惟觀乎1980年代至今,每次停擺後美元大多反彈,這便足證美匯指數走勢與停擺實在有關。美國政府每次停擺後,共和黨和民主黨最終均能達成共識,暫時就財政預算案妥協,使市場對美國政府拖欠債務的憂慮暫時消除,對美國經濟重拾信心。而且,在每次停擺後,民主和共和兩黨都會就減赤計劃達成協議,令人憧憬美國龐大的赤字將會減少,繼而帶動美匯指數向上。
議員不支持 成功機會微
然而,今次政府停擺並非美國財政預算案的爭議,純粹是特朗普用作威脅民主黨議員支持興建墨西哥圍牆的手段;再者,多個共和黨國會議員在昨日紛紛表態不支持停擺,可見特朗普這次的威脅未必能得逞,最後更可能要被迫讓步。因此,美國政府停擺的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