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每隔幾年,總有些關於《西遊記》的電影或電視劇出現。舞台劇則不多,暑假也許會有一些與「西遊」故事相關的舞劇,讓小孩子可以參演,在舞台上跳躍翻跟斗,令到家長看得眉飛色舞。繼周星馳的「伏妖篇」之後,今個暑假又有另一齣電影《悟空傳》,都是來自相同的故事,只能說是換湯不換藥。
粵語有雲:「牡丹雖好,都要有綠葉扶持」。一直以來,孫悟空都是《西遊記》的主角,但若沒有周邊的配角,就難顯出悟空的特徵。例如,孫悟空經常戲弄豬八戒,是因為作者刻意塑造這兩個不同性格的角色以作對比,以增添小說的喜劇趣味,同時又以豬八戒的性格,諷刺凡人的缺點。
豬八戒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又錯投豬胎,面相因而與豬相似。唐僧西行取經路過雲棧洞,豬八戒被孫悟空收服,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往西天取經。
孫悟空對豬八戒的戲弄,不管是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抑或嚴苛的批判,其實都是作者的寫作手法之一,令整部小說增添趣味。事實上,《西遊記》小說四師徒當中,以豬八戒的邪念最多,可是如意算盤也最多,作者越是誇張地描寫他那種愚蠢的想法,他的事與願違也越引人發笑。豬八戒雖然對師父忠心耿耿,但在小說中實際是個被人們既愛又恨的喜劇人物。因此,孫悟空戲弄豬八戒,根本就是對普遍凡人的一般心性作出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