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 靈《長江圖》獲二○一六年柏林影展銀熊獎傑出藝術成就獎
【大公報訊】二○一七「中國電影展」九月十八日至十月二十二日舉行,選映十六部近年出品的內地佳作,放映地點包括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香港太空館演講廳和香港科學館演講廳等。「中國電影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和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合辦,自一九九七年起舉行,見證中國電影的發展和成就。
奮鬥求生 武林爭鬥
開幕電影為陸川執導,與迪士尼自然合作的野生動物故事片《我們誕生在中國》(二○一六年),並由影后周迅旁白。片中珍貴的雪豹、金絲猴、大熊貓、藏羚羊等動物,穿越中國各地度過四季,在壯麗又殘酷的大自然奮鬥求生。影片獲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
《長江圖》(二○一六)是個時空交錯的魔幻愛情故事。年輕船長(秦昊)按父親留下的航線,從上海沿長江逆流而上;途中他總是跟一位神秘女子(辛芷蕾)遇上。片中的影像和音響配合得出神入化,盡展長江的壯麗。影片榮獲二○一六年柏林影展銀熊獎傑出藝術成就獎,二○一七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音響。
《血狼犬》(二○一七年)中,野狼保護區的護林員老朱,收養了一隻流浪小狗藍波。藍波通曉人性,不但是老朱的好幫手,亦是他女兒的好玩伴,更保護老朱一家免受壞人所害。《清水裏的刀子》(二○一六年)講述農夫準備把相伴多年的老牛獻給亡妻,以及祭禮前夕他與老牛生活的日子。電影改編自石舒清小說,以極簡的劇情、緩慢的動作,讓人感受生命的莊嚴與無奈。
武俠小說名家徐浩峰自編自導的《師父》(二○一五年),講述軍閥勢力控制幫派,令武林中人互相爭鬥。徐氏更擔任動作設計,設計出不少創新招式和動作場面。《一切都好》(二○一六年)寫獨居北京的退休地質學家(張國立飾)突擊南下,探訪分別居住於天津、杭州、上海和澳門的兒女;揭示他們平日報喜不報憂,背後各有辛酸。根據哈金小說拍成的《盛先生的花兒》(二○一六年),故事圍繞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盛先生(王德順飾)、他的女兒(艾麗婭飾)及看護(顏丙燕飾),帶出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
如詩似夢 飽歷風霜
《路邊野餐》(二○一六年)的中醫陳升,奉母遺願到小鎮尋找被拋棄的侄兒。劇情是瑣碎的日常生活,畫面聲音卻朦朧得如詩似夢。西藏人尼瑪扎堆在《岡仁波齊》(二○一七年)為了完成先父的心願,到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他們一行十一人,沿途飽歷風霜,最後登上神山還願。
其他的電影還有勵志故事《少年巴比倫》(二○一七年),愛情喜劇《陸垚知馬俐》(二○一六年),《再見,在也不見》(二○一六年),《勇士》(二○一六年)和《鬥.鼓》(二○一六年)等。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網址www.urbtix.hk,電話二一一一五九九九)發售。免費放映門票於九月一日起在所屬放映場地派發,每人每場限取門票兩張,先到先得,派完即止。節目查詢可電二七三四二九○○,或瀏覽網址www.lcsd.gov.hk,搜尋「中國電影展」。 (康文署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