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有一種寂寞叫忙碌》不盲碌/何俊輝

時間:2017-08-21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在爾虞我詐的社會中,交際的意義已被歪曲

  黃敏皓編劇、梁佩儀導演的香港青年實驗劇團音樂劇《有一種寂寞叫忙碌》,故事發生在似幾十年後的未來,一個叫「首都」的虛擬都市。

  眾演員於劇首以急步走、忙於打電話或打字等形體動作,營造「忙得透不過氣」的都市生活;場面設計雖不新鮮,但配合開場歌《愈戰愈勇》寫都市人過分拚搏,便令筆者感到「首都」的意思是「凡事爭做第一的都市」,用來象徵一個競爭劇烈的地方是十分貼切。「誰人替我編好了一分一秒,任透支」等歌詞道盡了學生們、打工仔為競爭而身心俱疲的苦況。

  靠高科技來執行生活模式的情節則較新穎,如主角Chris(鄺渙軒飾)等極忙首都人皆佩戴一隻智能手表;這手表不但提醒人們何時要睡醒、工作,更限制了社交,工餘活動時間須短至十分鐘或十秒。這種機械式的荒誕切實地放大港人為學業、工作而忽略親情友情愛情的普遍現象,至於Chris提及吃早餐和生病的時間也沒有,必定令不少觀眾感同身受。

  人分成五個階級

  編劇筆下的社會以職業將市民分成五個階級,像Chris般打政府工是最高的第一級,而像Ivan(Chris的舊同學,鄭兆康飾)當藝術工作者則是最低的第五級,不同級的人不可溝通,否則會遭冷言冷語折磨。那些冷言冷語的戲寫得太節制,沒掀起更多具身心傷害、荒誕感的階級衝突,以彰顯香港也是個金融地產業吃香,但藝術工作者或車房仔就難免會被看不起的社會。

  《有》劇提及時間政策局、時間分配局等政府部門,而Chris擔任「時管局實習生」的新職,首天工作是出席「首都發布會」,可是編劇沒具體地寫出這些部門、職位、職能及如何影響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筆者便感到連串的名稱令頭半小時的演出節奏很累贅,並削弱了劇力和戲味。Chris首天上班卻因錯過了一班列車,以至流落鄉村約一星期,是全劇最不合情理的敗筆。為何一個科技先進的首都卻落後得一星期後才有另一班列車?理應替主角找另一個滯留在鄉村的合理理由。Chris的智能手表遭村民Isabella(劉巧儀飾)弄壞,令他跟首都的人失去聯絡以帶出村民們仍用非智能電話、書信跟別人或外界溝通,這比現今不少鄉郊也可能有Wifi信號無疑落後得誇張,然而Chris不懂改用村民的傳統電話就深刻象徵着:現今的人如果沒有了手機和無法上網,就很多事情也不懂做、難與別人溝通。

  生活情趣大於賺錢

  Isabella說寧願不打首都的政府工而四處遊歷,是因為工作太忙會失去自我,以及錯過了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機會,並以「忙到死咗都冇人記得」來忠告Chris。在鄺渙軒的演繹下,Chris趕不到列車後的不安、煩躁、絕望到深感Isabella放棄高薪厚職是傻事,都演得入戲,其後鄺則將Chris心情漸放鬆、重拾了生活的樂趣和意義,以及替自己實踐出生活新方向,演繹得細緻自然,令觀眾深信人的開竅、作出改變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發生。劇中Isabella要Chris跟她捉波子棋,使Chris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仍可有一種具童真的單純溝通,而這種溝通是甚難在職場找到,故此Chris返回都市後寧願推掉公事上的應酬,也要跟Ivan捉波子棋以維繫友情。Chris跟隨村民Carol(郭碧倫飾)看海浪並聽她唱出「潮水的漲退掃去人內心束縛」(歌曲《夢想的節奏》),歌詞內容與戲的場面既值得為生活所困的人借鏡,又使觀眾感到放慢了的生活節奏和大自然之美令Chris獲得內心平靜。  

  幫助Chris維修智能手表的村民Uncle Dave(李致堅飾)說自己花了五年才追求到現時的妻子,言下之意是生活節奏太快會使人失去耐性和沒那麼長情;這劇情邏輯不難理解,放於生活節奏跟「首都」同樣快的香港卻未必合適,有耐性或長情的港人多的是。至於Dave提醒Chris多探望父母,雖帶出許多人為工作而忽略親情,但說話的演繹方式、時機略顯生硬,不如Carol以一場看海浪戲、一句「鄉村生活只分早午晚會做什麼」來對Chris(要準時地按多段特定時間做事情)作出回應般顯得自然又具豐富的戲劇意義、層次。

  在曾穎軒把身心狀態年幼化得活靈活現下,活潑、坦率兼充滿童真的Toby(Dave的兒子)成為全劇最出位的角色;因他每次出場都把身體撲向地上,表面看似怪異,然而想深一層:Toby有個人特色和獨特的生活情趣,不是比活得枯燥、公式化的「正常人」更好嗎?村民們為Chris帶來熱情的擁抱,以及Chris得到初識的村民們替他慶生和收到Ivan傳來的祝福信息,有力地印證賺得多錢不及真摯的人情味般可貴。

  歌曲音效稍遜色  

  村民們的服裝有少數民族的味道,讓觀眾猶如置身在具民族特色的旅遊區;而台上擺放的鞦韆,使觀眾相信劇中鄉村是個單純愉快的地方,可惜Chris及其他角色沒玩鞦韆的戲。演員們的歌聲有時不夠響亮,遭從擴音器播出的音樂掩蓋,尤其完場歌《真終點》唱出時顯得問題嚴重,此歌的賣點是兩批演員作二重唱,卻只聽到A組演員唱而聽不清B組演員唱什麼,兩組演員的歌聲與音樂的音量理應作更好的調校。要讚的是劇中歌曲無論旋律、歌詞還是演員的唱功,都具感染力地帶出自在與痛苦、好勝與失落等角色思緒狀態。

  有些黑燈換景時間要觀眾呆等得太久,等於中斷了戲的節奏。若導演在換景時能加插一些延續角色心境或場面氣氛的音樂、音效(劇中部分換景時間有這樣做),相信會為全劇帶來更好的觀感。

(香港青年實驗劇團供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