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鐵快完工了,完工了就通車,想起來真興奮!興建高鐵站,西九龍地區迅速發展,地產商的高樓大廈早早地聳立起來,建得比高鐵還快。這一現象讓人想起紐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之效應,因着它的建成,曼哈頓之名響徹全球。
乘車之前,我以為中央車站只是一個車站,直到被告知「不妨提前兩個小時到達,到處走走看看,車站也是一個著名的觀光點」。在一個不起眼的入口處,我們傻傻地站着,如果不是牆上小小的門牌號,誰也不會相信,裏面就是著名的紐約中央車站。位於曼哈頓中部,緊靠第五大道的車站,沒有磅礴的大門,沒有橫標和題詞,甚至不如我們概念裏的中小學校門,外表太不招眼。
進入站內,視野突然開闊。車站有四十四個站台,六十七條車道。車道分上下兩層建在地下,下一層四十一條,下二層二十六條,很繁忙,每天到站離站的列車高達五百班次,往來人次約五十萬,繁忙時七八十萬。
車站的神秘不在於它規模的大小,而在於它的秘密。說是秘密,其實早已曝光,被人們饒有興趣地流傳。否則,我也沒資格在這裏侃侃而談。最浪漫的是「吻室」。據載,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從西海岸到東海岸的火車甚少,人們旅行艱難。乘客們,包括不少政要和名人,到站後來到吻室,與迎接他們的親朋好友擁抱接吻,第一時間感受到紐約的浪漫。那吻室至今尚存,是中央車站的特色之一。
秘密之二,是火車的開車時間永遠比時刻表上的時間慢一分鐘。好比說,時刻表上告訴你六點,實際是六點過一分才出發,說是如此可以讓乘客稍微悠着點,四面鐘坐落大廳中央,它造工精巧,令人注目,是車站的寶貝。
秘密之三,是站內有許多秘密通道,密道建在原本就處於地下狀態的月台之下。戰爭時期,為了躲避記者,羅斯福總統曾經從密道進出,搭乘電梯直接進入一個叫華爾道夫的旅館。除了這些,車站的其他特色,例如回音廊、錯誤的星座圖、藝人的精彩表演、只進不出的《紐約時報》回收桶等,都吸引人。
除了提供交通服務,紐約中央車站還以其高貴的藝術典藏讓人矚目。售票大廳就是一座藝術宮殿,它空間高深寬敞,以大理石鋪地,掛美國國旗。大廳兩邊的拱門平台,造型像巴黎歌劇院。站在平台上,人的藝術想像力應景而生,在那裏欣賞繪畫雕塑和往來人群,恰似觀看一齣動感的歌劇。
中央車站建於上個世紀初,由鐵路大亨范德堡Vanderbilt出資興建。車站的建成,帶動了附近大型建築的興起,如飯店、豪宅、名店、辦公大樓等,昂貴的曼哈頓區,隨之形成。歷史上,鐵路公司為了興建辦公樓,曾計劃拆除車站的部分建築,只因當時的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強烈反對,才得以保存。一九八三年,中央車站被列入美國歷史文物保護名冊。
一百多年來,紐約中央車站歷經滄桑,但是任由時代怎麼變遷,它始終不顯破敗,紳士般地保持着它高貴的姿態。作為一個交通樞紐,它的黃金時代長盛不衰,至今,依然是紐約最重要的地鐵交會站,是美國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
紐約中央車站和曼哈頓的前世今生給人以啟示。香港西九龍,正是因着高鐵站的落地,才一改它過去相對荒涼的面貌。將來的西九龍呢?會成為香港的曼哈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