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寫意油畫 深圳展出

時間:2017-08-05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戴士和作品《惠安女》

  【大公報訊】記者毛麗娟深圳報道:「文脈傳薪─中國寫意油畫學派名家研究展」正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行,共展出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汪誠一、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徐里、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院長戴士和等多位名家的寫意油畫作品。

  此次展覽邀請在油畫領域畫風各具特色的一百二十餘位中青年藝術家參展。展覽的五個篇章分別為「意韻、意寫、意象、意境、意念」,分別呈現創作者在油畫本體語言和造型方式上的探索,體現油畫材料的創新性應用與中國傳統文脈的內在關聯。

  東方意趣 文脈傳薪

  面對當代藝術思潮在媒介和觀念上的不斷挑戰,如何梳理傳統文脈在當代藝術中的作用,並向國際藝壇提供中國文化的貢獻顯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新的全球文化格局中,以范迪安、戴士和等為代表的中國油畫家明確提出要堅持走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油畫道路,使中國油畫更好地體現中國文化的寫意精神,並把這種學術理想付諸實踐和研究。

  關山月美術館藝術總監、本次展覽的執行策展人文禎非表示,寫意油畫表達了東方的意境意趣,傳承了中國文人繪畫的特點,是一種修生養性的方式,傳承了文脈關係。「寫意油畫」的提出,既是時代所需又是歷史的必然,它把中國寫意精神融會到油畫表達中,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形成藝術家的個體語言及風格,呈現不同面貌。「寫意語言」也不是一個僵化的概念或者特定的風格樣式,它始終處於開放和發展的過程當中。

  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認為,在中國藝術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寫意逐漸演變成一種藝術精神和觀念,成為中國繪畫的特殊美學品格,是中國藝術精神的集中體現。寫意精神可以說是傳統中國文化藝術的文脈,它的內涵非常豐富,從中國傳統哲學和美學的角度看,儒家、道家、禪宗等哲學理念對寫意精神的產生具有深遠的影響;「寫意油畫」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豐厚的土壤上逐漸生成的新的變異,這不僅僅是油畫這種西方藝術在中國本土化、民族化轉型過程中的探索和實踐,更賦予中國油畫藝術一種自身文化認同。

  弘揚傳統 探索實踐

  范迪安認為,在全球文化交匯和交融的情境中,中國油畫需要尋找自己發展的路向。近些年來,一大批油畫家重視在文化精神層面弘揚傳統、駐足本土、探索創造,體現了一種新的文化自覺。「寫意油畫」就是當代中國油畫的一種新的學術現象。

  「寫意油畫」的本質支撐和內在學術理想是「寫意精神」,這也是許多畫家在探索上持續投以熱情的根本動力。作為中國藝術傳統的重要特徵,「寫意」的內涵博大精深,包含了人與自然、自我與世界的交融,也展現了具有東方文化屬性的語言特徵。許多藝術家一方面投身自然,駐足熱土,腳踏中國山川大地,面向豐富的現實生活,在作品中表達出鮮明的現實感;另一方面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和視覺方法論上汲取營養,反撥圖像時代對繪畫語言的衝擊和影響,在學術文脈上展開實踐的傳承與探索,由此形成了「寫意油畫」這個學派。

  「寫意油畫」展由關山月美術館、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和嶺南畫院共同主辦,即日至八月二十七日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展出。

(圖片由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