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書展,應該說多年來基本上都是成功的。吸引幾十萬上百萬人入場,等於全香港七分之一的人都來共襄盛舉了,香港歷史上有哪一種公共活動能聚起這麼多人?
如果多數人平時不逛書店,每年來逛一次書展,你也不能批評他們「趁熱鬧」,也不能將書展視為「年宵市場」。只要那麼一些人,還有心思去買一兩本書回家,你就應該視他們是心有靈犀的同道中人了。
但顯然,書會是這個網絡網羅一切生活形式的時代裏,最不合時宜的一種文化商品了,如果它在新的時勢下一點點退守,終於在某一個最後的高地上倒下,那也是時也命也,沒什麼好說。
此後不管是如何高深的學問,偉大的著作,精美的圖片,都可以在網絡上傳播,那為什麼我們還要砍那麼多樹、費那麼多人力,印成一本本的書,然後任由它們堆在書架上惹塵埃?
不要怨人們不讀書,因為書要花錢買,而網絡上的資訊免費無限供給;書要用書架來陳列,網絡資訊來無影去無蹤。書的命數到此盡了,時勢造書,時勢毀書。
與書永別的日子不遠了,讓我們各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