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油畫雕塑展探索現實虛擬

時間:2017-08-02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趙剛及其作品《The Courtesan》,二○一七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Carnival」的意思是嘉年華,令人聯想到華麗又神秘的威尼斯面具,但很少人知道,它來源於拉丁語「Carnem levare」,指涉長達四十天不能喝酒、吃肉、娛樂的「四旬齋」(Lent)。近日,於中環Massimo De Carlo畫廊呈現的「Carnival」展覽,不再表現歡快俏皮的節日氣氛,而是透過不同媒介、不同情景中的面具,提出兩個關於身份的疑問:「我們的適應力有多彈性?世上究竟有多少個版本的自己存在?」

  參展藝術家包括美國藝術家Matthew Monahan、意大利藝術家Luigi Ontani與中國藝術家趙剛,三位藝術家運用油畫、木雕等媒介,從人類的外形及存在意義、真實及面具下的容貌等角度,探究人類的陰陽面向,涵蓋對「神話化與虛擬化」、「腐朽與未來樂觀主義」、「流行化與小眾化」等命題的探索。

  陰陽面向 科技美學

  Matthew Monahan的四件面具雕塑《Untitled》,由鋁合金、銀材質的金屬片製成,是力與原始製作的體現,表達冰冷的科技美學及對神話的懷念。藝術家以物料擬人化的創作姿態,同時質疑了古典主義、工業主義與未來主義。Luigi Ontani則取材身體形態,以木質雕像來表現鬼怪,由於藝術家曾多次到訪亞洲,由當地見聞形成視覺形象,因而作品具有異國情懷,涉及寓言、民俗及宗教。展覽同時呈現Luigi Ontani的三幅創作手稿。

  風格怪誕 色彩斑斕

  中國藝術家趙剛六幅油畫作品,色彩斑斕,風格怪誕,畫中每位主角的本貌都隱藏在面具背後。作品《The Courtesan》表現一名身着傳統中式服飾的婦人,藝術家隱去其面容,對一旁的貓臉卻刻畫清晰,畫作訴說身份焦慮的故事,解構面具的象徵意義、伸延概念及權力關係。展覽開幕當日,趙剛指着作品《The Bird Man》,笑言自己就十分愛鳥,養有許多鳥雀。

  「Carnival」展覽由即日至九月九日,在中環畢打行Massimo De Carlo畫廊呈現。詳情見:http://www.massimodecarlo.com/exhibitions/view/12055。

(圖片由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