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美經濟領袖地位勢被取代

時間:2017-07-26 03:16:15來源:大公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於香港時間周二早上表示,只要新興市場經濟發展繼續強勁,北京在十年後將取代紐約,成為IMF總部選址。她所指的雖是十年後的事,但這反映金融海嘯後,美國在全球經濟的地位已今非昔比,尤其是特朗普繼任為總統後,美國更已放棄故守的自由貿易、公平競爭等原則,令美國多年來建立起的全球經濟領袖地位大受影響。

  美增長動力難復海嘯前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處於中心點的美國受創嚴重,不但經濟曾經大幅收縮了8%,失業率亦高企於10%以上,也曾經大幅減少了接近750萬份職位。而在海嘯過去的九年後,雖然失業率已回復到海嘯前的低位,但經濟增長卻一直只是徘徊於1%至2%的低水平,增長動力更是難與海嘯前相比。職位雖然已重回高增長的水平,但是,在海嘯期間失去了的中產職位,在現時還沒有補得上。工資更不能與金融海嘯爆發前的高速增長相提並論。與其他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近年增長比較,美國的環境的確是惡劣得多。

  在這種低增長的新常態下,美國人去年選出了反建制的特朗普為總統,而他在上任後,便逐一兌現其競選承諾,首先是退出了巴黎協議,令美國多年來減低廢氣排放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毀於一旦。然後,又宣布退出由前任總統奧巴馬一手促成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他在下月,更將會與加拿大和墨西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進行重新談判,準備迫使這些國家接受更多美國入口貨品,以減低美國對其貿易赤字。這些舉動,不但有違美國一向提倡的自由貿易主義,而且更令美國在全球經濟領袖的地位大幅下降。

  新興經濟體實力不容忽視

  美國經濟實力日降、影響力日低之際,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在內的經濟體,影響力及貢獻卻日益增加。統計指出,目前新興市場佔全球經濟的產值已高達六成;而佔增長的比率,更已達八成。至於以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截至2015年已佔去全球經濟總產值約兩成。專家估計,在2020年,金磚國家合共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可增加至50萬億美元大關。一些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每年經濟平均的增長率均超過6%,美國實在難望其項背。而中國等新興國家在近年亦積極帶領國際經濟方面的活動,中國繼2015年成立亞投行後,又在近年積極倡議「一帶一路」的跨地域和跨文化的投資計劃。此消彼長下,經濟實力日益低落的美國,增長將更難與新興國家匹敵。若勢頭持續,可預見十年後美國在全球經濟領袖的地位肯定不保,中國取而代之亦是順理成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