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韓少功談文學與翻譯

時間:2017-07-25 03:15:51來源:大公網

  圖:吳建芳(左)主持韓少功主講「文學經典的形成與閱讀」講座現場/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第二十八屆香港書展今日下午五時閉幕。書展期間,除了開展「文遊四海」等展覽外,亦設有「名作家講座系列」。首位主講作家韓少功,作為尋根文學代表人物,他以「文學經典的形成與閱讀」為主題,解析文學經典的形成原因,分享對文學與翻譯的感悟。

  文學經典讓心相通

  本場講座主持、中國文化院執行董事吳建芳於講座開始時介紹,自一九八一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月蘭》起,至最新長篇小說《日夜書》,韓少功共創作十一本中短篇及長篇小說集、六本散文集,翻譯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與《惶然錄》,並從事劇本創作,產量頗豐,題材典型。其個人的人生經歷,亦是當代中國社會變化的縮影。

  讀書應是因人而異

  談及文學經典,韓少功說,文學經典的評判標尺包括創造的難度、價值的高度、共鳴的廣度,「不是說賣得多、賣得好,而是有跨越民族宗教、跨越時間空間的能力。最好的作品,一定是讓人心相通的橋樑,讓人內心為之震顫、感動。」文學經典如何形成?韓少功認為,這與政治、市場、知識分子的喜好等因素有關,而經典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一本作品都要經過文學史的檢驗。

  台下座無虛席,講座臨近尾聲的問答環節,有讀者請作家推薦經典書目,韓少功表示,他不會列出一份統一的書單,「因為沒有適應每一個讀者的書,就像沒有包治百病的藥。每個人讀什麼經典,應該是因人而異。」他亦認為,一些不是經典的書,在特定情況下也有必要閱讀:「不一定吃飯只吃精良,特定情況下吃些細菌,也能增強我們的免疫能力。」

  有聽眾提及,他早年翻譯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令中國讀者比東歐讀者更早讀到這部作品。韓少功表示,在所有文化交流活動中,文學經典的翻譯最重要,因為更具基礎性。文學翻譯不同於應用文,富有藝術性,無法被人工智能取代。

  「名作家講座系列」由香港貿發局與《明報》、《亞洲周刊》共同主辦。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