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乒乓協奏曲趣味盎然

時間:2017-07-19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全曲結束前李婣受(前左一)、高士達(前左二)與余隆(中)將三大筐乒乓球傾倒在球桌上/港樂供圖

  音樂和乒乓,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二者其實有共同處,拼湊起來可以是別出心裁的音樂會。近日香港管弦樂團於文化中心音樂廳上演的「乒乓協奏曲」,便是結合乒乓球運動與樂團表演的一場音樂會:兩位乒乓球手將手中的球變為「樂器」,與敲擊樂、小提琴及樂團共同表演。在乒乓聲響的起、落之間,音樂所營造的氣氛和之相互配合,將節奏音響發揮到極致。/大公報記者 李亞清

  這首以「彈跳」(Ricochet)為標題的協奏曲,是作曲家安迪.秋保(Andy Akiho)於二○一五年創作完成的。這位美籍日裔作曲家亦是位專業的敲擊樂手,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他對節奏音響的運用和對打擊樂器的多元探索。他嚴格按照「獨奏樂器與管弦樂團協奏」的形式進行創作:一位小提琴家、一位敲擊樂演奏家和兩位乒乓球手參與演出。舞台上乒乓球桌所在處,恰恰是通常演奏鋼琴協奏曲時鋼琴所在的位置。

  在這首長約二十六分鐘的協奏曲中,乒乓球手的擊球和樂團的節奏相呼應,並且運用不同材質的球拍以及擊球方式而產生不同的音色,趣味盎然。可以說,樂曲中乒乓球扮演的角色與樂團中的敲擊樂相類似。

  擊球節奏與樂團呼應

  而與敲擊樂所不同的是,乒乓球擊球有着更大的不確定性。這對乒乓球手的擊球節奏、速度、力度控制,以及與樂團的配合程度要求極高。無疑,兩位乒乓球手邢延華(Ariel Hsing)、蘭達斯(Michael Landers)成為了演出時備受矚目的主角。作為表演該曲目的老搭檔,當晚二人的表現收放自如,於強弱、快慢之中推動樂曲行進;二人不僅配合默契,更與樂團的演奏對話呼應,帶來視、聽覺上的震撼。

  樂曲開篇,小提琴家李婣受(Kristin Lee)以短促的單音獨奏為引子,逐漸發展出激進而簡短的樂句。隨即,指揮家余隆帶領樂團奏出富有變化的音響,敲擊樂演奏家高士達(David Cossin)亦加入演出,以舞台左側的乒乓球桌作為演奏「據點」,演奏樂聲清脆、節奏感強,預示馬上開始的乒乓球「大戰」。曲目演至約四分鐘,兩位乒乓球手上場。在幾個來回的慢球「熱身」後,邢延華與蘭達斯屢次加速;而正當打得流暢自如、飛速交鋒之際,卻又戛然而止。第一樂章結束時,球手將球全部打向觀眾席。處於主攻位置的邢延華表現尤為出色,用快推、慢拉、扣球等技巧進行節奏演繹,亦有觀眾稱讚其球技「漂亮」。

  手鼓玻璃杯當作球拍

  最末樂章篇幅極短,兩位球手先是大力將球打到大鼓上,任由乒乓球彈向四面八方,樂團一邊奏出恍如重擊的音型充當伴奏。只見球手的擊球力度越來越強,直至兩位獨奏家走上前來,與余隆將三大筐乒乓球全部傾倒在球桌上,為全曲畫上句號。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中兩位球手不僅使用硬木板及軟膠粒的球拍,甚至用手鼓、紅酒玻璃杯、小鑼、鈴鼓等來擊打乒乓球。同時,高士達除使用敲擊樂器表演外,還敲擊金屬管、厚木板、玻璃瓶和鐵鍋發聲作響,並不時與乒乓球手在球桌上直接互動。小提琴則在全曲中起到牽引者的作用,李婣受以其充滿魅力的演奏,帶領球手奏出「對決」音響。

  除了乒乓協奏曲,港樂樂手亦在當晚的音樂會上演奏了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這首耳熟能詳的大調作品,旋律悅耳,色彩鮮明而極富感染力,作為開場曲頗為適宜。樂團對於此曲的把握較為成熟,尤其將第二樂章的圓舞曲樂段演奏得優雅迷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