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風笛聲中的思考——讀方元新書《蘇格蘭之夏》/姚 船

時間:2017-07-17 03:15:46來源:大公網

  蘇格蘭的夏天是美麗的。被英國查里斯王儲譽為「英國最美麗城市」的愛丁堡,「夏天確實是一年中最美、最浪漫的季節。此時夏日如春,風景如畫,整個城市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舞台布景,美不勝收。太陽在晚上十點多鐘還不肯落下,像一盞紅色的大燈籠垂掛在天邊;落日的餘暉在古城堡深色的剪影上繡上一條彎彎曲曲的金邊……」多亮麗的一幅風景!這是方元在其文章〈蘇格蘭之夏〉中所描繪的。近日,他把多年寫的散文結集成冊,並以這篇文章的題目為書名。

  《蘇格蘭之夏》(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收錄的三十六篇散文,大多發表於《大公報》副刊「大公園」和「文學」版上。主要描述作者到英國留學以及在歐洲各國考察、旅遊的見聞,涉獵甚廣,包括城市風光、經典建築、校園生活、異國情調、他鄉風俗和歷史故事等等。

  霧都倫敦,紅色雙層巴士恍似在乳白色紗幔中穿行;花都巴黎,瀰漫着淡淡的醉人香水味;名城羅馬,殘舊的鬥獸場依然閃爍着歲月的光輝。幽靜的校園,喧鬧的酒吧;皇室的神秘面紗,文化名人的塑像,等等,一一在方元筆下展現。書中三十幅作者的鋼筆畫插圖是黑白的,但文字內容卻彩色繽紛。它們各自獨立為篇,但作者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的特色,像一根紅線貫穿始終。

  文筆有深度。方元是建築師,書中不少篇章都談到建築,古典的、現代的;宏偉的、田園式的……但他並非影像般記錄下來,而是透過眼前的物體,去尋根溯源,探索它的歷史底蘊,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在〈劍橋那片芳草地〉中,他談到世界頂尖的劍橋大學,有一片寬闊、寧靜的草地,為莘莘學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但他的筆觸並沒有停留在迷人的草地上,而是向縱深發展。從該大學着名的唐寧學院說開去,由其成立因由,至轟動全國的第一次以競賽方式公開徵集校舍設計方案,最終由威廉.威爾金斯(William Wilkins)的希臘復興式建築方案勝出。大空間、開放式的校園規劃,樓群圍繞着一片開闊的中央大草坪,打破了該大學以前封閉式、修道院式傳統。「它翻開了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新篇章,成為英國邁向新世紀的一個標誌。它的影響超出了劍橋,不僅改變了英國校園的面貌,而且推動了十九世紀英國建築潮流的轉變。」筆從草地「掘」下,縱深幾百年。

  文字有魅力。方元的文字,並非像建築線條般硬邦邦,而是生動活潑,間中帶點幽默。單看他不少文章標題,就引人入勝。譬如〈倫敦依然記得你〉、〈酒杯上的英國〉、〈誰吃了天使?〉、〈巴黎的性別〉……等,讓人瞄一眼就撩起閱讀的興趣。當然,讀下去完全不會令你失望。內容新穎、描寫靈動,縱橫捭闔,好似信手拈來,卻又讓人印象深刻。他在〈不到羅馬非好漢〉一文中,是這樣形容這個讓人膜拜的「建築藝術之都」的:「她的美有種腐敗的氣味。她像一塊長滿青黴菌的藍乳酪,因發霉而美味;像一株生長在朽木的蘭花,化腐朽為幽香。」「羅馬身體雖然老去,但她的思想仍活躍,在老根上不斷長出新枝。」形象點出羅馬這座古城在千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充滿朝氣和活力。同是在羅馬,他嘆息因遊客多,盜賊猖獗,在另一篇文章〈在羅馬,與賊賽跑〉中提到,據說加拿大着名運動員本.約翰遜(Ben Johnson)在羅馬曾被搶錢包。「這位羅馬世錦賽和奧運會的百米冠軍、號稱『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拔腿去追。結果,他發現自己並非『跑得最快的人』。」令人無奈嘆息,莞爾一笑。

  文章有張力。方元在行文中不諱忌袒露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在〈我有個女兒愛說話〉中,講述女兒小時候分別在中國內地、英國和香港讀書的情景,揭示三地教育方式的巨大差異。女兒從小活潑好動,愛說話愛發問,這在內地傳統教育中是大忌,所以受到壓抑,每每是極不情願甚至流着眼淚走進幼兒園和小學大門。可是一到英國,這種探索精神得到老師表揚鼓勵,令她十分快樂,唱着歌兒上學校,成績也名列前茅。但當她後來轉到香港讀書,又再次遇到挫折,本來十分優秀的英文科考試,因答題不按規定的「標準答案」行事,被評零分。這是為什麼?發人深思。對未來的社會棟樑,我們是只注重塑造他們規規矩矩、老實聽話的形象,還是啟發他們的智能潛力、從小培養獨立思考習慣?文章內容的含意遠超出對一個女孩子品性的描述,從而引發人們對重大社會問題的關注。

  方元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代留學生,在愛丁堡大學獲取建築學哲學博士。從封閉多年的社會走出去,一下子接觸到西方的大千世界,腦海裏強烈反差是不難想像的。但他沒有彷徨、迷茫,在蘇格蘭情調的風笛聲中認真思考探索。東西方文化的異同和差距,激起他的深切反思。他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用輕快、優雅的文字表達出來。他的書中包含許多元素:藝術、民俗、愛情、家世和歷史等等,並試圖深入描述和探討國家與個人命運的關係。

  除了建築師,方元也是專欄作家和建築藝術評論家。在這本散文集之前,他已出版了兩部藝術評論專著:《一樓兩制:香港建築的機遇和挑戰》(二○○五年)、《一別鍾情:香港建築十日談》(二○○九年)。由於他在文學寫作上善用跨學科優勢,把文學語言與專業知識相結合,使其文章更具知識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建築師的眼光是立體的,而作家的思維是感性的。方元把兩者很好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風格。

  我和方元是在「大公園」副刊「認識」的,真正的「以文會友」。未謀其面、未聞其聲,但他的文章在我喜歡閱讀之列。去年兩人開始有簡單文字往來。得知他新書出版,我電郵祝賀。他在回覆中謙稱自己仍是個初學者,要不斷努力。他深知,一本書的出版,除了作者,還有許多人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因此他特別感謝出版社總編輯林道群先生、「大公園」副刊前主編孫嘉萍女士和「文學」版前主編傅紅芬女士的支持鼓勵。我相信,《蘇格蘭之夏》的出版只是一個新起點,未來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為讀者喜愛的作品。

  我們期待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