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開「女性與默片」國際研討會。結束時,與一些學者提及要去蘇州一日。兩位美國與加拿大的女性學者T與B熱烈響應。於是次日上午,與她們自虹橋火車站搭高鐵,半小時後便到蘇州。可惜那日是周一,蘇州博物館與崑曲博物館都閉館,便從蘇博附近的平江路入口走馬觀花起來。循着優美的樂聲,遇見一位賣陶笛的台灣來的小伙子,膚色黝黑健康,還以為他是原住民,問起卻並不是。他因為喜歡上陶笛的聲音,來到蘇州銷售,信口吹起曲子,悠揚美麗。大家興致都很好,他熱心地教T與B如何吹陶笛,並附以小本教材。每隻陶笛都燒得淡雅曼妙,大家忍不住每人買了圖案形態各異的一隻。
與數年前初來時相比,平江路上的「遊覽購物區」氣息愈發濃重。不過那日一直淅淅瀝瀝下着雨,並不算擁擠,可以想見晴日的盛況,因成群結隊的小學生都被旅行團拉來——看不出對孩子來說有特別意義,大都是各種商店。T與B拍風景、買小禮物,不覺早過了午飯時間,未去成大名鼎鼎的「松鶴樓」,快五點時才在「品芳」坐下來吃點心。一問,大部分園林都五點閉門。B很沮喪,因為她此行為看園林而來。幸而蘇州的朋友打聽到有個免費的「徐半園」還開,屬於某賓館。於是黃昏時三人參觀了「半個園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T說她第一次來中國,比她想像的還要更喜歡。以前聽人說中國髒亂差,並未覺得。她希望以後能在蘇州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