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清唱越劇《紅樓夢》來港首演

時間:2017-07-14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陳湜(左起)、趙志剛、謝進聯三位國家一級演員將在香港大會堂首演越劇清唱劇《紅樓夢》

  【大公報訊】記者張帆上海報道:「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句唱詞讓越劇名篇《紅樓夢》深入人心,成為幾代人心中的經典記憶。七月二十日,經過一年多的策劃排演,由越劇王子趙志剛執導並主演的清唱劇版《紅樓夢》將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首演。這齣由上海金山趙氏工坊、寧波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打造的越劇清唱劇《紅樓夢》,是文化部本年度十五個內地與港澳文化重點交流項目之一,亦是中華文化聯誼會重點支持項目。在香港擁有眾多戲迷的趙志剛表示,再度赴港演出,除了帶來新作向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獻禮,也是要將自己多年探索清唱越劇的成果來回饋觀眾。

  作為諸多戲迷心中的不老偶像,趙志剛坦言,多年來一直在越劇的傳承創新上不斷思索:老的戲迷越來越少,如何既讓經典不失傳又吸引年輕一代觀眾,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他說,嘗試用清唱劇的形式來演繹越劇,最初是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家葉聰給他提出的建議,並曾設想合作演出。

  挑戰大難度新唱法

  清唱劇是一種大型套曲結構,有一定的戲劇情節,由多種聲樂曲以及管弦樂隊組成,其中包括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介乎於歌劇和康塔塔之間的多樂章大型聲樂套曲。趙志剛告訴記者,從最初接受建議到現在推出成熟的劇目,經歷了八年多。

  越劇清唱劇《紅樓夢》,在清唱劇的基礎上,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包括獨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樂隊伴奏。既有清唱劇的元素,又有機地融合了越劇舞台上呈現的故事性和完整性,符合越劇觀眾的欣賞習慣,以樂曲為段落,各樂章的歌詞在內容上更具有連貫性和敘事性。

  和以往人們印象中歌舞昇平、熱鬧非凡的《紅樓夢》不同,此次趙志剛帶來的清唱劇只有三個主要演員:由他這位尹派小生(尹桂芳)出演賈寶玉,他的夫人、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傅全香和呂瑞英的得意弟子陳湜演繹呂派的林黛玉。還邀請到寧波小百花當家花旦、袁派(袁雪芬)名家謝進聯飾演薛寶釵。

  三位國家一級演員同演一台戲,看似單調,實則有了不少新看點。首先是在觀眾普遍對徐王版(徐玉蘭和王文娟)《紅樓夢》相當熟悉的基礎上,推出多年未見的尹呂版,觀眾既會有新鮮感也會有親切感。同時,結合清唱劇的特色,他在排演時運用樂曲、套曲等藝術形式,借助舞台美術、燈光造型和歌隊等多樣化的舞台手段,都與傳統有所不同。趙志剛特別介紹,除了三位主角,其他的人物和配角皆依託七位合唱隊員完成,她們將穿着丫鬟的衣服,梳現代人的頭飾,烘托劇場氣氛,調節人物情緒,跳進跳出,起到一定的間離效果。

  兩項非遺巧妙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還請到了國家一級編劇,國民諜戰劇《偽裝者》的編劇張勇,在着名越劇老編劇徐進創作的經典劇本基礎上,根據清唱劇的要求進行了部分修改,增加了《寶釵代繡》、《寶玉聽琴》、《太虛尋夢》等內容,以突出寶釵對寶玉的思念情感和寶黛心心相印的愛情。寶黛釵三個人的靈魂對話,是對清唱劇揚長避短,規避了在表演方面所受的限制,發揮其演唱的長項,讓三個演員能在有限的空間遊刃有餘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將全劇推至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在港首演也是「越風畫韻-2017上海金山農民畫香港展暨經典越劇香港展演」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觀眾呈現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越劇與上海金山農民畫藝術的首次深入融合。趙志剛說,屆時演出中所採用舞台背景,是由金山的農民畫家王阿妮所創作的《大觀園》。

  同時,對於戲迷來說,還有一大好消息是,七月二十一日,也是在香港大會堂的音樂廳,眾多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白玉蘭主角獎獲得者、越劇名家們將為香港觀眾再送上一台經典的「越劇名家名段精品折子戲專場」。來自趙氏工坊、杭州越劇院、寧波小百花越劇團的當代越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趙志剛、鄭國鳳、謝群英、陳湜、謝進聯,當代越劇青年名家、國家二級演員徐曉飛、孫琴等將為香港觀眾聯合傾情獻演《盤夫》、《玉卿嫂.問天》、《花中君子.罵堂》、《桃花扇.追念》、《梁祝.樓台會》、《紅樓夢.哭靈》、《碧玉簪.三蓋衣》、《何文秀.算命》等八個越劇經典名段。

  另外,為了紀念越劇誕生一百一十一周年,由趙氏工坊特別策劃的《越劇連環111》CD也將在香港首發。這張唱片邀請到十六位當代著名中青年越劇名家,演繹十八位越劇大師的經典流派唱段一百一十一首,可謂一部「活態越劇史」。 (趙氏工坊供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