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近年來,亞洲債務負擔增加,成為另一個潛在金融風險
歲月如流水,亞洲金融風暴轉眼間已過去了二十年,這段期間,亞洲各大經濟體都充分吸取教訓,學懂加固其金融防護網,而且更累積了大量的外匯儲備,有能力抵禦大炒家再一次來犯。亞洲各國的防禦措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各國實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應時刻防範另一場風暴隨時爆發,而且,事隔二十年,雖然亞洲金融體系已固若金湯,但是,區內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已積聚了極龐大的債務,若形勢逆轉,巨債分分鐘會變成另一場波及全球的超級債務危機。
在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的十年,亞洲各國由於加固了其防衛網,所以當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亞洲各地只受到短暫的影響,而且更由於美國等國家相繼實施超低利率政策,令海外投資者被迫走到亞洲尋求息率相對較高的債券,令亞洲成為吸金之地。而亞洲各國有見及這個需求不斷上升,亦作出了配合,在海嘯後大舉發行債券吸引外國投資者。
在信貸供應急增和私人企業紛紛發債吸收熱錢的影響下,亞洲地區,尤其是新興亞洲經濟體的債務急升。同時,在銀行體系在大量熱錢充斥下,令私人信貸亦大幅急升,使區內整體家庭債務急升,統計,在2007至2015年間,亞洲整體家庭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急升了超過20個百分點,個別地區的家庭債務負擔更尤其沉重,包括澳洲、韓國、新西蘭等。這其實是一個警號,因為信貸過度增長往往會意外地令系統的風險性增加。
雖然有人認為,與1997年相比,亞洲各國今天已備有大量外匯儲備,可以抵禦炒家的狙擊,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亞洲債台高築,亦足以構成一場波及全球的債務危機。亞洲債務目前有六成三是以美元為面值,而隨着聯儲局將繼續加息,美元匯價有可能再度轉強,勢令亞洲各國融資債務的負擔大幅增加。此外,聯儲局在九月份縮表的機會日益增加下,流出區內的資金將會不斷增加,令亞洲各國的貨幣日益轉弱,此消彼長下,亞洲地區債務的負擔將會變得更嚴重,隨時有爆煲的危機。這是以為亞洲金融危機不會再爆發者不可不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