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岡仁波齊》的逆襲\楊勁松

時間:2017-07-07 03:16:14來源:大公網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印度教中的著名神山,是岡底斯山脈主峰,被當作世界中心。張揚導演的同名電影,講述了尼瑪為完成叔叔的夙願,與他同村的十一位親友前往神山岡仁波齊,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徒步跪拜兩千公里的朝聖之路。張揚自二○一四年起,深入藏區,在通往神山的朝聖之路上拍攝長達一年之久,二○一五年開始亮相眾多國際電影節。兩年後的今天,這部無明星的紀實風格的低成本藝術片,上月在內地院線公映,票房已過七千萬元,逆市上揚、熱度不減。

  《岡仁波齊》在紀實中,建構了信仰路上關於生死與愛的永恆母題。孕婦路上生子、老人神山峰下辭世、少年路遇洗頭妹,三段戲劇性情節,都塑造片中真正的主角,那就是信仰的力量。在信仰受到質疑、動搖或缺失,仍有人付出身心,歷經兩千多公里的匍匐,來表達與踐行對信仰的執著與信任。這種價值觀的表達,感動了電影觀眾,儘管他們不少人對宗教是陌生的。這使得這部宗教題材的小眾藝術片,獲得了明星商業片有時都難以獲取的票房紀錄。

  該片票房逆襲對兩類電影有啟示。一是商業類型片,明星與噱頭已非吸引觀眾的法寶,古天樂、劉青雲等主演的《毒誡》在內地只收了四千萬票房。二是華語藝術片,大家用「窮山惡水長鏡頭」來形容藝術片的表達沉悶與內容單一,只有形式外衣。而真情實感的普世傳達,正是《岡仁波齊》票房逆襲的真正武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