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溫風至,小暑到\舍予

時間:2017-07-07 03:15:56來源:大公網

  圖:今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資料圖片

  元稹詩中有雲:「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為太陽黃經105o之時,又稱為六月節,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也表示暑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暑,熱也,小暑即為小熱,小暑至,說明盛夏已經來臨,天氣開始炎熱,卻還沒到最熱。但「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後,空氣濕度逐漸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

  古語有雲:「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鷹始鷙。」三候皆至,則小暑已到。

  溫風至:小暑之日「溫風至」,這「溫風」是指熱風,東漢王粲的《大暑賦》中有「熹潤土之溽暑,扇溫風而至興」之句,意為小暑之後人如在天地間一個大蒸籠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溫水之中,此時溫風徐來亦如酒,若心情舒暢也可興在其中。

  蟋蟀居壁:小暑後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還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飛。蟋蟀要農曆七月後才出穴,活躍草叢間求偶,到八月天涼,會聚到院中,令小院鳴聲鼎沸。

  鷹始鷙:「蟋蟀居壁」後再五日則是「鷹始鷙」,意為這時鷹已先感知到肅殺之氣將至,開始練習搏擊長空了。

  小暑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麵,三伏烙餅攤雞蛋」,這一俗語指夏季養生的食法意在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頭伏吃餃子如今雖不常見,但卻是傳統習俗,小暑時節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裏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按照現代醫學來看,小暑過後不久就會入伏,伏天濕熱,人易感到頭暈腦脹,並且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小暑時節,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這一時節,飲食應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多食用具有消熱利濕作用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豆薏米粥,也可適當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等。

  夏至之後便開始晝長夜短,至小暑則更盛,且夜間溫度逐漸升高,導致夜間休息難有好眠。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也應隨時節作出相應調整——早睡早起,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成年人每天應保證七小時的高質量的睡眠,若睡眠時間不夠,可以通過午睡補充,且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俗諺雲:「小暑過,一日熱三分」,防暑防曬自是必不可少,但俗語亦有雲:「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小暑時節如果吹東風,大暑時節如果傍晚時紅霞滿天,二者都是颱風來臨的前兆,防颱防災亦由此日起更需多加留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