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飲食男女\李夢

時間:2017-07-06 03:15:51來源:大公網

  圖:John Sloan畫作《沙塵暴,第五大道》\作者供圖

  提到風俗畫(genre paintings),我們每每會想到十七世紀荷蘭美術的黃金年代。當時,經濟向好,社會穩定,城市有產者人數增多,反映他們日常飲食生活的繪畫創作也隨之興起,成為宗教畫與貴族肖像作品之外的另一個重要繪畫母題。布呂蓋爾父子描摹農民婚慶與狩獵情形的作品、維米爾畫中讀信的或煮飯的女子,種種都是例證。

  兩百多年後的美國,同樣出現了一群風俗畫家。與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相似,他們樂意將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呈現在作品中,時而溫情,時而幽默諷喻。從南北戰爭結束後的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一九一四年間,美國搭上第一次城市化浪潮的末班車,經濟快速增長,城市發展漸具規模,而那一時期的繪畫作品,也不免在內容以及情緒上,反映出彼時活潑生動的時代景致。

  最近,我瀏覽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線上藝廊,見到一幅名為《沙塵暴,第五大道》的畫作,畫的正是當時紐約的日常生活場景。這幅頗具動感的油畫創作於一九○六年,那時候的紐約雖說不像現在這樣繁華熱鬧,卻也頗具大都市規模。以描畫城市風景著稱的美國畫家John Sloan(一八七一─一九五一),當時正住在紐約最繁華的街區——曼哈頓麥迪遜廣場附近。廣場位於第五大道和23街交匯處,故而畫中街道、建築以及街上行人應正是畫家日日面對的風景。

  通常,身邊的事物難畫,因為太熟悉。可當這熟悉的情景中忽地闖入陌生來客或者偶發的事件,便足夠為這習以為常的景象中,增添一些驚奇與新鮮的味道。John Sloan畫中的沙塵暴即是一例。

  二十世紀上半葉,若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區遭遇乾旱,便有可能引發沙塵暴,甚至能從中部一直影響到東部的紐約和波士頓地區。依畫中所見,一股強旋風貼着地面翻滾而來,所到之處男女老幼紛紛避走。敞篷車上的女子慌不迭地護住自己的遮陽帽,而路上玩鬧的孩子也紛紛跑回家中,有的跑得急還跌了一跤,場面很是狼狽。John Sloan以及他身邊同樣喜歡描畫日常生活中困窘與尷尬的畫家,被後世統稱為「垃圾箱畫派」(Ashcan School)。這群人才不願自娛自樂呢,也不會美化或討好,他們作畫不單為了自我表達,還為了揭露、諷喻或勸誡。

  那一時期的美國風俗畫,有些關注城市環境保護與貧富不均等社會議題,還有一些,大多描畫家庭場景,往往教化與勸導的意味濃重,比如美國畫家Francis William Edmonds(一八○六─一八六三)於一八五八年創作的《新帽子》。

  這幅寫實油畫乍看上去並無特別之處。畫幅正中的女兒舉着一頂新帽子正開心地端詳,父母一坐一立,在她身旁。房間角落裏堆放着豐盈的蔬果,門外天色晴好,怎麼看都是一幅「歲月靜好」的模樣。然而,若我們細讀此畫,便能覺出些不尋常來。原來,這畫是為了勸告年輕女子不要愛慕虛榮而創作,而畫作背景處的酒瓶和鏡子等意象,均各有暗示。酒瓶暗示畫中父親好飲常醉,鏡子暗示母親虛榮。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女孩,易被漂亮衣飾迷惑,也便不足為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畫作角落處的那位衣着樸素的送信女孩是畫家的有意為之,以小女孩的樸素與平實,反襯屋主人炫耀的、誇張的做派,對比之下,畫作的道德規勸意味也便一目了然。

  有些畫家筆下的風俗畫大膽潑辣,不關心家國天下政經大事,只掛念俗世男女的尋常歡樂。還有些畫家筆下的風俗畫,乍看起來反映日常生活,卻不僅僅是柴米油鹽的平鋪直敘。他們將自己對於周遭環境的不滿或讚賞,批評或鼓勵,統統藉由這些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畫作呈現出來。但這些或勸告或諷喻的意思每每藏得深,觀眾要想體會畫家深意,非得多讀幾遍作品不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