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眾嘉賓出席展覽的開幕剪綵儀式\大公報記者謝敏嫻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謝敏嫻報道:由香港文化藝術推廣協會主辦、香港視藝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委員會協辦的「香港藝術界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大匯展」之第一部分國畫、書法等,現正於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展出近四百幅書法、篆刻、國畫、現代水墨等藝術作品,展期至本月十日。隨後,同場將於本月十二日起公開展出西畫、攝影、雕塑、陶瓷等作品,展期至本月十六日。主辦方合共邀得來自本地、廣州、澳門、新加坡、深圳等地約七百位藝術家參展。
展覽開幕禮於昨日下午舉行。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李海堂、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吳志華、新加坡美術總會會長梁振康、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桂光、廣州羊城書法研究會名譽會長連登、廣州羊城書法研究會會長江澤桂、澳門水墨藝術學會會長曾國明及香港勁艸藝田會會長鄺啟濤作為主禮嘉賓出席開幕禮並剪綵。
女畫家繪多彩星洲
馬逢國致辭時表示,在過去二十年,香港文化藝術推廣協會每年都組織一個大型匯展,邀請內地、香港、澳門,以至海外的藝術家濟濟一堂,將他們的作品向香港觀眾展示,並與本地藝術家互相切磋和交流;二十年的堅持和努力是非常值得尊敬。今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特區政府組織一系列表演及視覺藝術活動慶回歸,今次大匯展是其中最大規模的活動之一。不久前,特區政府提出「大灣區」發展計劃,香港與鄰近的十個城市形成獨特城市群;這不僅促進參與的十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相信在文化上將有更多的合作和互動。
開幕禮後,梁振康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新加坡與香港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如藝術的國際化與傳統中國文化的保留傳承。而新加坡的水墨作品更多的是描繪東南亞一帶的風光。新加坡這次參展的畫作來自多位女性畫家,從女畫家的視角,向香港觀眾展示新加坡的多彩多情。
自創楚簡書《心經》
書法家陳焜旺是次展出書法《心經》,所用字體是他經過多年書法研究練習的楚簡,文字具有商周金文大篆向秦漢隸書轉折期的風格。他介紹:「擁有近二千五百年歷史的楚簡,是秦統一中華漢字前的社會流通的漢字字體,一種字體有多種寫法且相通,猶如書法界百家爭艷。這種字體蘊含悠久的歷史及優雅的線條,作為書法作品的展示嘗試,其歷史性及其觀賞性的結合,達到了很好的欣賞效果。」
而擅繪人像的黎小美,這次畫展中作出新的嘗試,創作花鳥作品。她說:「回歸二十年,香港正在經歷新的變化,而我也決定在書畫創作上尋找新的突破。此次是我今年首次創作花鳥作品,春風拂過柳條,鳥兒追逐幼蟲,所呈現的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也祝願香港下一階段的發展欣欣向榮。」
而在開幕禮前,水墨藝術家們在現場為觀眾演奏古箏、口琴等樂器,向觀眾展示其多才多藝的同時,也提醒着觀眾無論何種藝術形式,均是一種對於美的追求。
該展覽國畫、書法部分展至本月十日下午五時(六至九日開放至下午七時)。查詢展覽詳情可電三一五○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