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你有無見過我?》演城市通病\佛琳

時間:2017-07-06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記者(中)訪問二人有關家庭的意義

  「三角關係」劇團一向以創作劇為主,演出內容反映城市面貌,與本地生活有關,並着重與觀眾溝通。近作《你有無見過我?》也是一齣展示現代城市人通病的作品。

  追尋自我 認清身份

  病人(張銘耀飾演)感覺自己渾身不對勁,卻又說不出痛楚源頭,惟有求教於不同醫生,希望從多角度了解自己的問題。醫生(邱頌偉飾演)給予的驗身報告,也沒對病人的疑惑作出任何醫學判斷。也許,心病就是需要心藥醫。

  在日常生活裏,病人於雜物房的舊相簿內找到一張字條,上面只寫着一個銀行戶口號碼,令病人憶起少年時代,曾經在街頭哄騙善心人士借錢。病人以為該戶口號碼屬於當年被其哄騙的其中一個不知名人士,於是希望找到對方,作出補償。然而,茫茫人海,如何能夠找到該位善心者?

  過程之中,病人遇到樂於助人的司機(林子傑飾演)、禮貌周周的銀行職員(黃如妹飾演),以及為自己精神補給的網絡女神(盧詠琪飾演)。更重要的是,病人最後能與太太(蔡運華飾演)重建關係,拾回家庭溫暖,一直以為纏身的病痛,由此變得不再重要。

  馬志豪編劇及導演《你》劇,以一段尋找陌生人的歷程,讓都市病人發現自己遺忘的本性,以及認清身邊最珍貴的人和事。劇中人物都沒有獨特姓名,只以其身份或職業作為名稱,於是角色的交往及對話過程,彷彿都有一種隔閡,令到人與人之間出現似近還遠的距離。即使是病人與太太,二人共同生活於一間中產式房子,但其生活都是十分平淡,沒甚生趣。

  情景融合 細緻動人

  主角(病人)是一位七十後,即年約四十多歲的專業人士,乃是現在社會的主要階層。可是由於工作拚搏,興趣貧乏,故此其生活欠缺積極意義。相比之下,司機是一身兼數職的年輕人,也是現時社會的典型社群,希望早日置業成家,建立幸福家庭。編劇藉着司機的角色,一方面輔助主角尋找目標事物,另方面反映着主角潛藏於心內的回憶。編劇亦巧妙地安排了司機的另一種職業身份—網絡雜誌記者,於劇末時訪問病人及太太,讓他們表達對於家庭的觀感。二人淡淡然地述說着家庭的意義,台詞與情景互相融合,細緻動人。

  馬志豪身兼導演,看來熟知自己文本的可演優點及弱項。劇本初段顯得有點瑣碎,尤以醫生及病人的對話,雖說是鋪排往後的劇情發展,但台詞的質感過於故弄玄虛,對全劇的定調顯得含糊。不過,劇情發展下來,藉着主角與不同角色之間產生的關係,逐步揭開追尋目標及其底蘊,繼而展示全劇的主旨,讓觀眾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

  導演亦善用了沙田大會堂文娛廳的特色及局限。由於表演區域欠缺深度,故此布景設計師盡用了演區的橫渡,擺設簡單傢具標示場景。導演於此仍能靈活安排演員的出入場口,以至順暢地處理分場的連接。此外,開場時置於演區中央的懸吊圓環,看似阻礙了舞台的表演空間,但圓環逐漸產生變化,最後形成時光隧道的模樣,再加上恰到好處的錄像投影,為病人追尋記憶的過程,作出視覺上的完整配套。

  演員的表演亦能夠配合全劇的風格,既有一點疏離感覺,但同時能展現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令觀眾可以藉着角色反思自己的存在狀態。

  (「三角關係」劇團供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