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老友,老伴去世三年,仍孤身一人生活。朋友多人出於好意,為他介紹女友,均被他一口拒絕。他屋裏放有老伴生前用過的輪椅,電腦前放有老伴的照片,有時他還要和她說幾句話。
他每談到此事均對朋友說:「不要擔心,我一個人生活得挺好。」
還有類似的情況,也是一人生活。這是一種選擇。
在我的老友中,也有另外一種選擇。老伴離世後過幾年,成立了新的家庭。記得約十年前,我的一位大學時期的女同學,離異後幾年,經人介紹,認識了一位獨身男友,年紀相仿,相處半年後,決定組成新家庭。我受她之託,為他們籌辦了婚宴,老同學到場祝賀他們開始新生活。
還有一位老友,晚年照顧身患重病的妻子,不離不棄,費盡辛勞。妻子離世後一年多,他又建立新的家庭。每次相見都可看到,他神采煥發。
寫到此,我想起着名文學家王蒙。他與前妻崔瑞芳,年輕時相遇,一見鍾情。結為秦晉之好後,幾十年生活在一起,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包括王蒙不得意時去了新疆,十六年也沒有分開。王蒙一直沒有停止創作,崔瑞芳也寫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我的先生王蒙》,情意切切。晚年崔瑞芳患病去世,給王蒙的打擊無疑很大。但其後他振作精神,化悲痛為力量,一年後又組成新家庭。王蒙現已八十三歲,仍堅持創作,新書不斷問世,實為難得。
老年人生活,遲早會遇到一人走了,另一人生活如何安排的問題。我想,這完全屬於個人選擇自由,沒有一定模式。當然處理此事要慎重,但也不要因此對沒有組成新家庭的加以讚揚,對組成新家庭的妄加非議。寫到此不免想起十幾年前楊振寧與翁帆的婚事,年齡確實相差懸殊,但只要兩廂情願,沒有其他目的,這應屬於他們二人的選擇自由,不應成為社會議論的對象。